2010宁波中考语文试卷点评.doc
2010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及例文.doc
2010年广州中考作文题“奖励自己”点评及范文.doc
2010温州中考语文试卷试卷权威评析.doc
2010温州中考作文点评汇总.doc
不怕写不出,只怕想不出——对温州市2010年语文中考作文题的思考.doc
点评2010年温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doc
杭州中考语文真题点评:凸显生活化情境.doc
江苏中考点评:作文题创新空间大.doc
评2010年杭州市中考作文题汇总.doc
说说无锡、镇江2010年中考作文题.doc
温州市2010年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doc
作家评2010杭州中考作文题实在有些为难孩子.doc
2010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及例文
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感觉,不会变的是真实。
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
请以“不会变的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在横线处填写一个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3)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4)文章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5)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6)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例文】
不会变的是亲情(一)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包含着爱情,友情,亲情……其中亲情最为珍贵,它永远也不会改变。
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他们就给予了我全部的爱,所有的一切。从生命的懦弱无知出发,带着遇见稀 2010年广州中考试题题目:请以“奖励自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2、600字以上;3、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的名称。
点评:
题目不难高分不易
童华萍(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大附中初三语文备课组长):
近几年来广州中考一直是命题作文,各校应该都有所准备。这个题目不难,贴近生活,适合初中生,也适合毕业、升学合二为一的考试功能。
审题时首先注意,“奖励自己”是一个动宾短语,隐藏了一个主语“自己”,应理解为“自己奖励自己”,如写成其他人奖励自己,就会偏题。另需考虑:为什么奖励、怎样奖励?估计很多初三学生会马上想到成绩进步等最熟悉的题材,可能出现选材集中现象。这个题目要写得出彩,选材最好与众不同。但也要小心选题太偏导致偏今年中考语文试题,延续了去年试题的基本风貌,在题量、题型、难易度控制和价值指向等方面基本保持平稳,在此基础上务实创新,稳中求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加强基础,分点夯实
例如“书写”一项,去年是“正确工整地书写”十几个字的2分题,今年单独成块,放在试卷的首位,改为“根据卷面书写情况”综合评分的4分题。以此来提示考生必须端端正正写字,认认真真答题,提醒教师在教学中把好学生的书写关。
再如“名著阅读”题目设计,体现了“读与没读就是不一样”的得分原则,正确引导中学生多读一些好的课外书。
课内外文言文题目设计,有一定的广度与梯度,都是教师课堂上重点强调过让学生务必掌握的基本的词法与句法。检验了“听与不听大不一样”的课堂听课效果。
2.注重运用,稳步求新
把基础积累与实际运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全方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与深化能力。例如,在积累运用部 一、试卷贴近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整卷四大题24小题,以“文化和成长”为主题组织全卷,将学生的成长置于深厚的文化背景之下,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心灵体验,关注“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成长。
整卷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用行动去诠释生命的意义。纵观全卷,四大题的每一版块都着力体现这一点,从第1题的世博材料,第4题鲁迅作品的梳理与理解,到现代文阅读板块的选材及考查点的设置,课外文言阅读选段人物的特点以及作文题目的选定,都努力营造一种导“行”的氛围。如阅读一唤醒的不仅是学生对汉语之美的亲切体悟,更呼唤学生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担当起捍卫母语的责任意识。阅读二主人公迪龙虽出生贫困但却不甘于受命运的安排,他在“我”的鼓励和指导下投身文学创作,逐渐挣脱宿命,实现了生命的蜕变。
二、试卷立足语文特性,凸显语文味和文化味
整卷无论在结构、题型、材料上都努力寻求突破,不仅让学生完成了一次语文能力的检测,更实现了一次美妙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鲁迅以直面人生的呐喊唤起民众的觉醒,“我”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迪龙实现生命的蜕变,而面临危机的美丽汉语需要我们用行动去拯救。
当我们抱怨环境脏乱时,我们为什么不俯下身去?当我们接受善意的微笑时,为什么不报以同样的微笑?当我们自怨自艾时,为什么不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行动,就在举手之间。
做一个“行者”,行动着,感悟着,收获着……
请以“做一个‘行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做一个“行者”》!
这,就是2010年温州市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考场外,带队老师们莫名其妙;校门边,送考家长们目瞪口呆;考场内,参试学生们紧锁眉头……
意外!几乎是所有人心头涌起的唯一感受!
昨晚才知温州市2010年语文中考的作文题,一听这题目,顿时感到此题之妙。而上网查了之后,发现一些孩子抱怨题目难写。其实这个题目,并不难写,怕的就是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审题不认真,或者说现一些孩子审题不仔细,再或者说有些孩子没有审题意识。
这次的题目是: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鲁迅以直面人生的呐喊唤起民众的觉醒,“我”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迪龙实现生命的蜕变,而面临危机的美丽汉语需要我们用行动去拯救。
当我们抱怨环境脏乱时,我们为什么不俯下身去?当我们接受善意的微笑时,为什么不报以同样的微笑?当我们自怨自艾时,为什么不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行动,就在举手之间。
做一个“行者”,行动着,感悟着,收获着……
请以“做一个‘行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今年语文试卷总体而言,都在“情理之中”,无论是试卷框架结构、题目数量、题型,还是分值都和去年的试卷没有太大的变化。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来命题,充分落实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评价理念,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并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试题面向全体学生,总体难度下降,符合教育部、教育厅关于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精神和《2010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的要求。在试卷内容的构成上稳中求变,处处凸现语文性,寻求“整合、回归、突破”。题目能注重考查学生语文素养和学科能力,没有偏题怪题以及似是而非的难题,命题科学,能确保大多数学生能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命题彰显了新课程理念,践行了省学业考试精神,延续了温州语文试卷传统。下面本人简要点评本张试卷的特点。
整张卷子有很强烈的课本意识。注重“课本意识”,无不强调学生的语文学科积累。
卷满分5分,注重考生对汉字的书写能力。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第1题,根据拼音写汉字,所填写的字“博、彩、遥、绚”都来自课文“读一读写一写”,而且都是常用字。(4 2010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充分体现了人文性和语文味并重的原则,突出了能力考查的重心,考试指向保持平稳,在题型的“变”与“不变”中彰显了语文试卷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综合考查的特点。
一、凸显生活化情境
试卷首次采用了“新闻概括”和“语言得体”两种新题型,两题都具有杭州地域文化和地方生活特色。“新闻概括题”以杭州美化建筑工地围墙、赋予其文化内涵为主题,要求考生阅读新闻材料后用一句话概括。“语言得体”题以众所周知的杭州禁烟、控烟为背景,提供“汽车站一老年男子吸烟”的情境,要求考生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劝说。两个语言运用题都采用“当下”的生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生活、关心社会现象、感受地域文化,增强学生热爱杭州、保护环境的意识。
整份考卷随处散发着生活气息。试卷在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方面选用了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我国南方近期呈现时代特点地方特色
点评名师:钱晓龙 南京二十九中特级教师
中考语文试卷选料既涉及世博会、月球大会、“五个一工程”以及校园安保等热点话题,从时尚、科技、文艺等不同角度诠释了时代的内涵;又涉及地铁二号线、青奥会、过江隧道、南京云锦等题材,体现了地方特色,让考生倍感新颖亲切。两篇现代文富有厚重的内涵。说明文《云锦,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介绍南京云锦,揭示了南京云锦在继承中求创新的科技文化底蕴;散文《天窗》,回忆童年生活的美好、母爱的深沉,容易引发考生阅读情感的共鸣。
作文题的写作空间很大
点评名师:袁源 南京九中特级教师
中考作文题是“我作主”。文题简洁明了,没有在审题上设置障碍,有利于考生快速选取合适的素材构思成 6月15日《钱江晚报》A10版“三枪”齐发,目标直指2010年杭州市中考作文题目——“成长路上无捷径”。
一号枪手是著名作家麦家,飞出的子弹是“命题大而无当,和孩子生活没有交集”。
二号枪手是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飞出的子弹是“题目很实在,内涵挖不深”。
三号枪手是《后宫》作者流潋紫,飞出的子弹是“很难写出特色”。
三个枪手,三发子弹,弹弹往死里打。读者我,实在有点于心不忍,那就用我柔弱的身躯帮那位可怜的命题者挡一挡吧。
“成长路上无捷径”,题目确实大了一点,而且是一个关乎“人生”的命题,对初中孩子而言是沉重了一点。但是,美国的小学生就在思考诸如“中美文化差异”和“中东问题”等大命题,相比之下今年杭州中考的作文题目还是太小家子气。至于有没有和孩子生活交集,我想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成长的孩子,更能体验“失败”的痛楚和“被选择”的无奈,命题与生活必然交集,问题的本质在于“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束缚了孩子们思想的飞翔。
我不知道北大曹文轩教授是怎样挖掘命题的内涵,但我觉得“成长”的内涵是需要人们一辈子去挖掘的,即使有了“无捷径”这样的后缀,同样需要我们用一辈子的生活去演绎和提炼,因为“成长”不等于“成功”,“成昨天(6月16日)无锡语文中考结束,今天上午,镇江也结束。两地的作文题也揭晓,无锡是“难忘的决定”,镇江是“教我如何不想她”,都是命题作文,但我现在还无法找到作文的要求(或“提示语”),甚至作文题中有一些字,如“难忘的”,还是“难忘地”,“不想她”还是“不想他(它)”也无法确定,因此,下面的立论是基于“难忘的决定”和“教我如何不想她”而言的,待两地中考结束,如有差错,会予以申明。
先说说无锡的“难忘的决定”,这个题目体裁的指向性十分明确:记叙文,记叙自己某次“决定”的过程,要表达的主题是“难忘”,应该说,这个题目同学们都有话说,某次班委竞选的最终放弃、某次家庭生活中自己的一票、考场内的一次决定、对于街头一景的最后选择……都可以入文,但这个题目对于“两点一线”生活的学生来说,要想写真切,写深刻,还是有难度的,毕竟,“小皇帝”们并没有真正属于他们的“决定”,至于“难忘”,可能绞尽脑汁,也难回忆起来。怎么办?只有“编故事”了。所以,这个作文题,我给它打80分。
再说镇江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据说作文题中有提示:这里的“她”可以看成一件事、一处景、一本书、一个人,这个“提示”十分必要,也很恰当,一下子就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可以说,取材广泛,相对于无锡作文 昨天我市99134名考生参加中考,当天中考的作文题是“做一个行者”,似乎有种“稀释浓浓诗意,渐渐走入现实”的感觉,多了一份哲学思辨的味道。那么如何从该命题中脱颖而出,且听这些“过来人”的不同声音(略有删节)。
中考作文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鲁迅以直面人生的呐喊,唤起民众的觉醒,“我”以满腔热情,帮助迪龙实现生活的蜕变。而面临危机的汉语,需要我们用行动来拯救。
当我们抱怨环境的脏乱时,为什么不俯下身去?当我们接受善意的微笑时,为什么不报以同样的微笑?当我们自怨自艾时,为什么不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行动,就在举手之间。做一个“行者”:行动者、感悟者、收获者……
请以“做一个行者”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则不少于20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宋濂少时家贫嗜学,历尽艰辛,终于学业有成;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在被排挤、嘲笑、打击中不绝望不沉沦,最后变成了美丽的天鹅;海伦•凯勒,一个在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里摸索的少女,以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正由于生命里程中有困境,我们变得更坚强;正由于成长道路上无捷径,我们走得更坚实。
请以“成长路上无捷径”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到800字的文章。
虽然没有高考作文那样引人入胜,但作为中考试题中,最具有想象力的一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