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小题,约7640字。
通州区初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2010年5月
考
生
须
知 1.认真填写学校、姓名和考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修改用橡皮擦掉,不可用涂改液;第二、三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本试卷共8页,六道大题,23道小题。第I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第II卷第三部分作文为第六道大题,在答题卡第3页。
4.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及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共60分)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10分)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答案填涂到答题纸相应位置。(共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步骤 zhòu 滑稽 jī 畸型 qí 附和 hè
B.哽咽 yè 提防 dī 应和 hè 忌讳 huì
C.酣睡 hān 蹒跚 shān 惶惑 huǎnɡ 参天 cān
D.耻笑 chǐ 订正 dìnɡ 分歧 qí 惩罚 chěnɡ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老师解释了这件事的缘由,大家终于茅塞顿开。
B.春运时期的广州火车站,人头攒动。
C.市场交易讲究的是公平守信,诚实待人,那些唯利事图的行径应该令行禁止。
D.上海世博会的建筑设计,恢宏大气,别具匠心,令人叹为观止。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老画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居,驻足端详,触景生情,不仅潸然落泪。
B.地坛庙会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叫卖声此起彼伏。
C.我们不能轻信道听途说,要认真思考,辨别真伪。
D.李明今天迟到了,他刚一走进教室,便明察秋毫,发现老师站在面前。
4.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句子使用了同一俗语,俗语使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A.①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经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来比喻写文章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到了上海,生活环境变了,但我认为人应该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尽快适应。
B.①上课累了,就趴在桌上睡会儿觉。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②老师说,学习贵在反复练习,磨刀不误砍柴工,要坚持去做。
C.①温家宝说: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但是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个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
②日前在上海结束的世界围棋团体锦标赛,韩国队后来居上第三次蝉联桂冠。功亏一篑的中国队不幸应验了领队赛前说的话——“行百里者半九十”。
D.①这时我悟出了老话说的“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原来只有一块优质的玉料是远远不够的,配上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夺天工的雕刻,才十全十美。
②“玉不琢不成器”,这本是很浅显的道理,但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却在不经意间浪费了美好的时光。
5.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放松对任何一个孩子的教育, 可以卸下我们很多苦恼,可以减轻我们很多负担,可以消除我们很多压力。 ,对一个家庭,对一个孩子来说,其损失 是百分之百。
A.肯定 因为 还 B.也许 但是 却
C.也许 因为 于是 D.肯定 但是 还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50分)
二、填空。(共8分)
6.默写(5分,每空0.5分)
(1) , ,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分)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杜甫《望岳》)(1分)
(3)羌管悠悠霜满地。 , 。(范仲淹《渔家傲》)(1分)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花草描写春天的句子是 ,
。(1分)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
(陶渊明《桃花源记》)(1分)
7.名著阅读(3分,每空1分)
中国的一部古典名著中有一个人物是 ,他性格刚烈正直,为兄报仇,后与张清夫妇,同上梁山,征讨方腊时,折损一臂。小说中有一个关于他的情节是 ,使得他威名远扬,并因此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这部古典名著就是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