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00字。  文本解读:
  这首律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时年26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这首离别之作,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不温不火,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
  时数 1
  学习
  目标 A类
  1、字词:金樽、绮筵、离堂、琴瑟、长河。
  2、了解陈子昂。
  B类
  1、在诵读中赏析具体诗句。
  2、体会这首初唐诗清新沉挚的特点。
  3、体会这首诗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C类
  1、体味本诗渲染烘托、以景衬情、炼字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预习
  作业 1、诵读这首诗。
  2、了解陈子昂。
  3、掌握字词及诗句含义。
  教学板块 个性空间
  第一版块:【5分钟  A2 】
  导入本课。
  1、由《登幽州台歌》引出诗人陈子昂。
  2、作者简介。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年任侠,684年举进士。直言敢谏。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职。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官终右拾遗,故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所作诗论《修竹篇序》主张复兴汉魏风骨、风雅兴寄,反对齐梁靡丽诗风,是初唐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及后代诗歌创作均有积极影响。《感遇》诗38首指斥时弊,慨叹身世,洗尽六朝铅粉。《登幽州台歌》感叹怀才不遇,慷慨苍凉,可称绝唱。其散文虽杂有骈句,然平实疏朗,实开古文运动之先河。 
  1、学生背诵《登幽州台歌》,讲出此首诗的作者、抒发的感情(怀才不遇)、语言特点(慷慨苍凉)。
  2、学生先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