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题,约9330字。  辽中县第一私立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二语文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君子比德于玉
  玉在人们心目中是美好而亲近的代名词,向人们展示的是一种东方神韵,它蕴涵着生命与感情,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玉文化史的文明古国,崇玉、礼玉、赏玉、藏玉的传统观念已根深蒂固。“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的《无题》让我们对玉更有种神秘的爱慕,历史上女娲补天、弄玉吹箫、完璧归赵……多少传奇都和玉息息相关。
  中国是一个爱玉而又敬玉的民族。玉石文化的传承贯穿了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和传统文化。“玉”成为东方精神的体现。今天,玉石已广泛地被大众接受和拥有,已不再是财富、权力、地位的象征,王者富家的专利,而是艺术,是哲学,是一种道德修养,在发展过程中已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中华玉文化是中华不同民族、语言和时空的共性文化。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人们追求美的享受,追求艺术生活的时尚,追求人类社会的和谐,玉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爱。孔子说“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就是讲,玉是道德的表现,象征着高洁的品德,所以“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古人把高尚的道德和美丽与玉饰等同。
  君子比德于玉,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雅士洁身自好的追求,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被赋予了吉祥如意、祈福驱邪、幸福长寿,并带来福祉等多重美好的寓意,如“白玉无瑕”、“抛砖引玉”、“璞玉生辉”、“黄金有价玉无价”等。再者,由于玉器不朽,虽然雕琢、打磨、入土、受沁、改制、盘养等岁月的磨练,仍能保持其温润坚实的质地,发散它永恒的光辉,故而古人喜欢把这种温润坚实的玉石比作君子而崇拜。
  玉的文化千百年来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道德、哲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玉是有形的智慧结晶和无形的精神领域,象征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可洗涤人心,净化人性。可将道德和文明的标准提升到高雅的艺术美学价值上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美玉是大自然亿万年孕育而成的精灵,它所包容的巨大财富,古往今来令多少人倾倒,令多少人艳羡!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强忍两度因献宝所受刑之痛辱,再次“冒欺君之罪”向楚王献玉璞。楚文王命玉匠将玉璞削皮剖之,果获至宝,随即琢成“和氏之璧”。从此,和氏璧不仅是美的体现,更是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祥瑞之征兆。得璧者则得天下,乃天命所归。因此,历代君王无一例外地都想得到它,这旷世珍宝的和氏璧演绎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千秋史话。
  古人佩玉,是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做人要注重道德,讲究情操。现代人拥有佩戴美玉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高贵的情操,满足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寄托对自然的向往。佩玉能够潜移默化、修身养性,可求得心灵深处的寄托和人格上的向往与满足,并可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玉积山川之精,人仪之美,玉可比人,玉可喻事,玉可祭天地,玉可寄托理想,玉可保健避邪。玉,本来是一块顽石,古人将它从深山采回,耗尽心血雕琢成器,赋予它高尚的思想道德,寄托自己梦想的生活。古人传下来的是一种精神,我们当然要延续这种精神。
  1、下列关于“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玉积山川之精,人仪之美,蕴涵着生命与感情,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玉是大自然亿万年孕育而成的精灵,人们将它从深山采回,经过打磨、人土、受沁、改制、盘养等工序雕琢成器。
  C.玉是艺术,是哲学,是一种道德修养,在发展过程中已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D.玉是有形的智慧结晶和无形的精神领域,可洗涤人心,净化人性,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道德、哲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2、下列不能说明“中国是一个爱玉而又敬玉的民族”的一项是(    )
  A.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玉文化史,玉石文化的传承贯穿了我们的文明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B.唐代诗人李商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诗句,孔子“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的名言,女娲补天、弄玉吹箫等传奇都和玉息息相关。
  C.玉产生于亿万年以前,它既是深山之中的一块顽石,同时也是大自然长时间孕育而成的一个精灵,它本身包容了巨大的财富。
  D.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被赋予了吉祥如意、祈福驱邪、幸福长寿,并带来福祉等多重美好的寓意,人们都想拥有它,佩戴它。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玉在人们心目中是美好而亲近的代名词,是东方精神的体现,是财富、权力、地位的象征,王者富家的专利。
  B.玉可比人,玉可喻事,玉可祭天地,玉可寄托理想,更是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中国历代君王无一例外地都想得到它。
  C.古今佩玉的目的相同,佩玉不仅能够修身养性,还可以求得心灵深处的寄托和人格上的向往与满足,可以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D.玉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君子比德于玉,赋予它高尚的思想道德,寄托自己梦想的生活,我们应当延续古人传承下来的这种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共22分)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又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中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迁高阳郡丞,时无郡将,允济独统大郡,吏人畏悦。及贼帅王须拔攻围,时城中粮尽,吏人取槐叶藁节食之,竟无叛者。贞观初,累迁刑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