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730个字。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汇编:议论文阅读专题
  1. 河北省09--10年度中考模拟试卷
  (二)习惯成自然(12分)
  叶圣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再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17.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8.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0.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3分)
  2. 河北省09--10年度中考模拟试卷
  拼搏了,就值得尊重
  ①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奖牌排行榜已见分晓。拿到奖牌特别是金牌的选手,兴高采烈,我们应该向他们祝贺。没拿到奖牌或者没拿到金牌的选手,深感遗憾,我们也很能理解。辛辛苦苦地准备了多年,却没有实现既定的目标,有些失落是自然的。从公众舆论和媒体的报道来看,重视金牌的数量,重视比赛的结果,重视冠军的报道,给获胜者以盛赞和关注,也都不奇怪。奥运会毕竟是汇聚世界各路健儿的竞技大赛,奖牌和锦标之中,凝聚着国家的实力和民族的荣誉,也凝聚着运动员的心血和自我价值。
  ②但是,奖牌和锦标并不意味着体育比赛的全部,体育运动当中蕴涵着比奖牌和锦标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以本届奥运会为例,竞赛小项302个,参赛的运动员达万名以上,这意味着平均几十位选手才能得到一块金牌,这就注定绝大多数选手拿不到金牌,甚至得不到奖牌,在这种情况下,各路健儿依然来到北京,欣然参赛。他们的积极参与,成就了伟大的奥林匹克运动,显示了全人类的团结和睦,以及人类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共同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参与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就是一种境界,就有一种意义。
  ③是竞技就必然有胜负,胜负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拼搏的过程同样重要。过分重视结果,不仅会丢掉过程的乐趣,还可能导致难以发挥正常水平。A金牌固然有助于提高国家声誉和民族自豪感,体现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但不可夸大金牌的价值,体育比赛就是体育比赛,不宜赋予其过多过重的意义。B从比赛的角度看,选手对金牌的过分看重会增加自身的压力,舆论对金牌的过分期待会加大选手的压力,两者叠加极易导致选手发挥失常,这就是过犹不及的道理。C在过程中展现拼搏精神,在拼搏中运用技战术,在技战术的较量中品尝竞争的乐趣,保持一份平常心,反而更容易发挥水平。中国男篮对阵美国“梦八”、对阵西班牙队,虽实力不及、经验不足,但打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虽失犹得,虽败犹荣。
  ④体育比赛充满了不确定性,选手心态的微妙变化、竞技状态的不稳定、对手的情况、天气的变化,以及场地和器材等因素,都可能对比赛结果产生影响。这种不确定性,往往会使比赛出现意料之外的结果,这也要求我们以平常心客观看待比赛得失。
  ⑤在体育比赛中,选手自身的怨天尤人或过分自责,舆论的苛责诘难、嘲讽轻视,都不是正确的态度。无论运动员还是观众,既要经得起胜利,也要经得起失利,胜了不骄傲,败了不气馁。应当看到,即便失利,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吸取教训,积蓄力量,以利再战,是一种风度,是一种韧性,也是一种成熟。
  ⑥参与了,拼搏了,竭尽了全力,纵然失利也应获得掌声、获得鼓励,得到理解、得到尊重。
  16.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7.本文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2分)

  18.“如果不是压力过大,相信射击选手杜丽、谭宗亮的表现也许会更好。”这句话是
  从原文第③段中提取出来的,如果还原到原文中应该放置在哪里?请简述理由。(3分)
  放在处,理由:
  19.文章第④段写到:“体育比赛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往往会使比赛出现意料之外的结果,这也要求我们以平常心客观看待比赛得失。”今年北京奥运会最大的意外莫过于刘翔因伤退赛,请结合文章谈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看待此事?(4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