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4252字。

  看似平常却奇崛——2010年宁夏高考语文卷亮点评析
  赵炳庭
  2010年宁夏卷与2009年相比,命题保持平稳,更加注重阅读能力的展现;文本在选材上,2010年的试卷除了延续人文特色的特征外,更加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凸显人文精神内涵的发掘。 还将思想触角伸向了古今中外的广阔社会,并特别突出了对经典性的追求。
  一、从命题形式看,稳定中体现课改精神
  宁夏已连续多年把语言基础题和语言综合题有序地置于第二卷第五大题中,以体现整套试卷阅读部分和表达部分的独立性与完整性。近几年的宁夏卷语言运用部分都仅仅检测了含成语在内的词语和语病,淡化了语音、字形等基础的考查。拼音、字形和标点符号依旧不出专题考,在作文中考查。成语、病句、句子衔接、仿写等依然是考查的重点。表达命题,强调语文的实际应用和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交流,注重考查语文的综合应用能力。今年的古诗文默写分别选自《荀子·劝学》、韩愈《杂说(四)》(《马说》)、陆游《游山西村》,可以说都是经典中的经典,而成语题考查的四个成语“自命不凡”“汗牛充栋”“少不更事”“讳莫如深”一点也没有难为考生,病句也比往年简单一些。但有些试题,看起来容易,上手(回答)较难。比如文言考查的四个实词“杖”“翼”“趣”“徇”,除了“徇”都是“非正常”解释,要求考生必须紧紧结合语境理解分析。显而易见设题更加灵活多变,更多考查考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阅读题体裁多样,题材丰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节选自《明史·花云传》属于固定题型,从2007年《新唐书·韦丹传》、2008年《晋书·嵇绍传》、2009年《宋史·朱昭传》到2010年《明史·花云》,都选取人物传记这一体裁,仍然把考查的重点放在对文言词语、句式和文章内容的理解上,既要做到能字字落实、准确无误地翻译,又要能对文章内容准确把握。古诗鉴赏选取了南朝陈江总的《雨雪曲》,有意识地把目光投向对“寻常百姓”无名诗人有特色的诗歌上。“现代文阅读”选文涉及多种体裁,有社会科学论文、微型小说、散文、人物传记等,要求考生在阅读时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尤其是对文本独特魅力的敏感和独特体味。这样的设题有利于不同认知风格的考生展现各自的才能。这种设题的价值取向既保持试题的平稳,又有适度的创新;既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又保证了试题测试的效度。
  二、从试题内容看,焦聚民生,贴近生活
  (一)、注重课文资源,透视社会热点。语文学科高考命题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扣准时代脉搏,透视社会热点,此点在语言运用板块体现的尤为明显。在2010年高考中,宁夏卷Ⅱ第14题涉及“国家质检局提出‘十一五’期间对拥有世界级品牌的具体要求”、“城镇建设”;第15题以“玉树藏族自治州”为陈述对象的排序,第16题涉及“感恩教育”等,直接与生活接轨与时代共鸣。这些时事资料不仅作为题目的背景出现,更与题目指向紧密联系。
  (二)、注重文化内涵,彰显人文精神。 2010年宁夏卷必考题选用的是启功的论说文《金石书画漫谈》,命题者从概念的判断、文意的理解和内涵的推断三个方面来考查学生对古代书法艺术的感知。它虽然表现为选择题,其实是判断、理解和推理能力的综合检测。另外,从2008年宁夏卷曾祖荫、曾新的《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艺术上的“变形”,2009年陈鹏举的《诗与歌词》,到2010年启功的《金石书画漫谈》,可以看出社会科学论文阅读是考查的主旋律。实用类文学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为选考内容,是二选作一。2010年宁夏卷选考题中的文学类文本选用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保护人》,实用类文本选用的是庄志霞的传记文学《袁隆平传》,人文思想体现得明晰清楚,相得益彰。《保护人》这篇小说作者并没有铺叙式地写若昂·马阑在咖啡馆里的几次经历,仅一笔带过。而是截取了比较偶然的一次经历,仔细详尽地描写两个人物若昂·马阑和老教士的行为。通过一件荒唐的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那些爱慕权贵、虚荣、虚伪的人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