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10字。
2011届高三小说阅读与鉴赏指导
小说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作家在作品自然会寄寓对时代、社会和生活某种看法,即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那么,我们该怎样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呢?
从近几年高考小说的选文看,一般都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做到了对学生成长的关怀与道德修养的指引。有的材料关注生命与环境,有的剖析生命的价值,有的颂扬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有的培养健全的人格,有的揭示生活的哲理,闪耀着灿烂的人文思想火花,等等,其实也折射出作家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所以,我们要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还应该把着眼点放在把握小说主题上。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而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在高考阅读测试时,可能出现的题型是: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这种题型往往涉及到“探究性题目”。所谓“探究”就是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语文能力。所谓探究题型就是探寻(或追究)式题型,属于开放性试题。
如何探究小说主题所体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呢?
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解读作家的的价值取向;
②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分析作家的主体意识;
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评价作家的审美意趣。
【试题例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伞
汤学春
(1)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
(2)师父送至山门。
(3)风雨凄迷,山色空蒙。
(4)山风拂动师傅银髯,撩起师父衣带。师傅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5)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刀法”的修炼,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6)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
(7)师父一怔。
(8)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矩。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可是,这位风烛残年的师父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