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训练
1.所谓修身在正其者,身有所忿愤。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虽然看见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端正自己的心思。
2。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亦。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亦。君子依孚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真正的君主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3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1)事齐乎?事楚乎?”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2)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1)是归服齐国呢好,还是归服楚国呢好?
(2)把护城河挖深,把城墙筑坚固,与老百姓一起坚守它,宁可献出生命,老百姓也不退去。
4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本来很近的路,却偏偏要跑老远去求;本来很容易的事,却偏偏要往难处去做;其实只要人人亲近自己的亲人,尊敬自己的长辈,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5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6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7.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孔子说:"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这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见到始终如一(保持好的品德的)人,这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