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740字。

  2010年中考散文阅读指导及模拟演练
  湖北  周立雄
  【考点透视】
  从2008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的选文来看,散文在各类文体中成为首选。这些散文,从内容上来看,或写人记事,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从主题上来看,或感悟人生,或透视社会,或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散文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以下阅读考点:
  一、整体理解
  分类举例:
  1、《镜沽湖的黄昏》:镜泊湖的黄昏美在哪里?试用文中的几个词语加以概括。(江苏常州市)(注:文中所举试题均为2008年各地中考真题)
  2、《轻轻掩门的一声轻响》:概括。试简要概括本文⑤~⑧段的主要内容。
  3、《郁孤台笑了》: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加以概括,填在横线上。(每空限5字)(江苏泰州市)
  仰望郁孤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乡间的庙会》:本文写的是乡间庙会,简要说出全文围绕“庙会”行文的思路。(每空须有“庙会”二字)  
  5、《雨的四季》: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            (四川资阳市)
  6、《窗前的树》: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山东济宁市)
  7、《田野上的白发》: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江苏南京市)
  从以上中考实例可以看出,这一部分考查的内容有:概括全文主旨(中心、中心内容),概括段落大意,理清文章思路,找出全文线索,把握借景抒情散文中“景”的特点,分析记事写人散文中人物的特点(或思想感情)等。
  做这类概括题,宜在通读全文、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来完成,否则就会漏项、回答笼统、表述不准。可按“找、添、创”三字诀来思考、答题。
  所谓“找”,即找出文章的中心语句、主旨语句,这些语句常常是文章开头的总领句、结尾的总结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语脉句、议论和抒情句。找出了这些语句,也就得出了答案。如第1题、第3题。
  所谓“添”,即找到全文的中心词(关键词),在关键词前后加上恰当的成份来回答。如第4题,即在关键词“庙会”前后加上恰当的成份来回答:介绍乡间庙会、回忆儿时赶庙会的经历、由庙会引起的思考。
  所谓“创”,即完全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如2、5、6、7题。概括时,表述要准确、简洁。如果是概括主旨(中心),常用这些表述形式:“描写了……”“叙述了……”“表达了……”“揭示了……”“歌颂了……”“批评了……”等等。
  二、理解词句
  分类举例:
  1、《郁孤台笑了》:结合语境,解释第⑧自然段中加点词语“历史的霉点”的含义。(江苏泰州市)
  2、《系在风筝线上的……》: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含义的理解。(安徽省)
  以上二题要求回答的是词句的语境义,要从词句的具体语境、表达效果、感情色彩、双关义、比喻义、反语义、委婉义等多方面去理解。如第1题,“历史的霉点”就字面来理解应为:历史上的污点(或耻辱)。但如果这样作答,显然是不对的,因为没有联系它的语境来理解。它的语境义为:既指敌寇入侵留下的驳斑伤痕,更指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留下的耻辱印记。
  三、句段作用
  分类举例:
  1、《喝得很慢的土豆汤》:文中多处出现土豆汤“喝得很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江苏淮安市)
  2、《别踩疼了雪》:第⑦段加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重庆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