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9160字。河南省长葛三高2009-201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gmhy2009
  第Ⅰ卷(30分每题3分)
  一、选择题(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掣(chè)肘     俯瞰(kàn)     桎梏(kù)       数见不鲜(xiān)
  B.佝偻(lóu)      拜谒(yè)      发酵(jiào)      咎(jiù)由自取
  C.翩(piān)跹     攒(cuán)射    哂(shěn)笑     管窥蠡(lǐ)测
  D.倾圮(pǐ)       迤(yǐ)逦       徇(xùn)私      前倨(jū)后恭
  2.下列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原文】:5月7日,一场空前绝后的暴雨让广州35个地下车库变“水库”,专家指出,降水全部进入城市的排水系统,导致排水系统不堪重负。暴雨固然历史罕见,但造成这么多地下停车库“灌水”,主要还是市政工程排水不畅引发的“并发症”。暴雨暴露了广州在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缺陷,广州不能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制定一部整体规划。
  A.空前绝后      B.不堪重负        C.并发症     D.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3、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其中“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义”。“兴”是起兴,就是铺陈叙述。
  B、《楚辞》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先河,它是在春秋后期南方的诸侯国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旧诗体。屈原是其奠基人和代表作家。
  C、汉乐府有很多抒写下层劳动人民生活和情绪的作品。如:《陌上桑》赞美了平民女秦罗敷的美丽和智慧;《焦仲卿妻》写的是封建家长干涉青年婚姻所酿成的一个悲剧。
  D、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嵇康、阮籍、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有人认为只要学好数理化就可以了,语文学得好不好没关系,这个看法不对。
  ,            。           ,          ,           。反之,如果语文学得不好,数理化等其他学科也就学不好,常常是一知半解。就算数理化等其他学科学得很好,你要写实验报告,写科研论文,没有一定的语文表达能力也不行。
  ①但语文却是学好各门学科的最基本的工具
  ②语文学得好,有较高的阅读写作水平
  ③就有助于学好数理化等其他学科
  ④我们并不否认数理化的重要性
  ⑤就有助于知识的增广和思想的开展
  A.②⑤③④①     B.④②⑤③①   C.④①②③⑤ D.②③⑤④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和宋(南北朝时期的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