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40字。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入门四问》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经典。
  3.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与学习方法。
  4.培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学思习惯。
  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主要探讨有关文化经典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四个问题: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概况,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三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四是本书的结构、编排思路以及学习本书的方法。
  这个单元建议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机组织讨论,以深化认识。“思考•讨论•练习”设计了三个题目,前两个侧重梳理已有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后一个则侧重方法的指导。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交流讨论,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们的阅读渴望什么?
  在国学热、读经热的当下,看看《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的大卖,就会发现,中华文明孕育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值得学习和继承之物,在“西化”严峻挑战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弘扬传统文化,重振“国学”精华。我们渴望来自传统文化的滋补,用文化塑造自己。
  二、科学发展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阅读经典著作?
  首先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
  其次,就个人的修养而言,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如果有很多人都发生气质性的变化,那么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所以,阅读我们民族的文化经典,就一个人而言,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变风气,与当今倡导的和谐社会是一致的。
  三、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
  经、史、子、集是指什么?
  经部:
  指儒家学说。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
  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即有历史的记录。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都属于这一类。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