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六州歌头》教案
分类:
语文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版本:
鲁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11 KB
评级:
时间:
2010/7/26 17:01:57
下载:
本月:1 总计:8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3190字。
《六州歌头》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体会作者对南宋屈辱求和、偷安江隅极为愤慨及壮志难酬、无限愤恨的心情。
2、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
1、要了解创作的背景,背诵这首词。
2、领会作者的爱国之心,豪放之气,悲壮之情,感受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乌江(进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其词早期为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风格近苏轼。于张之斡的爱国词章,多后来辛派词人的创作很有影响,有《于湖集》,词集《于湖词》。
二、创作背景:
北宋灭亡,南宋偏安江南。宋孝宗赵眘继承王位后,于隆兴元年(1163),任用张浚北伐,准备收复失地。但因北伐军内部矛盾重重,将帅不和,结果在符离(今安徽符离集)被金兵打得大败。于是,主和派的气焰便又嚣张起来,他们不顾张浚等爱国将领的激烈反对,遣使与金国统治者密切来往,准备缔结屈辱投降的和约。次年冬,和议成。这首词当作于议和期间。这时候,张孝祥正在建康留守任上,他满怀激情,写下了这首洋溢着爱国热情的《六州歌头》。
三、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学生注意朗读节奏与情感。
四、学生自由朗读。
五、抽学生试读。
六、词的大意理解概述。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形成一个意见,然后派代表在班内发言。
上片侧重写惨遭敌人蹂躏的中原故土凄凉景象和敌人的骄横跋扈。“长淮望断”五句,写南宋的边防。“长淮”,淮河;“望断”,看到极限。这五句说,面对淮河,极目远望,边境上萧条冷落,死气沉沉,看不到军队活动的踪迹,没有战争时的戒备状态。这怎能不使爱国者满腔悲愤呢?“黯销凝”一句,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道出了作者对国事无限忧虑,凝神沉思,悲痛欲绝,却又无可奈何的神态。“追想”三句,写南宋统治的麻木不仁,使作者联想起当年中原大好河山的往事。本来,那是统治者妥协投降造致的历史悲剧,词人无法也不能道出事情的真相,只好用“殆天数,非人力”来表达自己难言的苦衷。“殆”,是约略之词,意为“大概”。
以下分三层写敌占区的情景。“洙泗”三句为一层,写昔日的文化之邦,弦歌之地,也充溢着膻腥的气味;“隔水”之句为二层,写中原沃土,如今的“毡乡”,耕田荒芜,变成了放牧牛羊的场所;“看名王”四句为三层,写敌军的“宵猎”,兵盛马壮。上述描写旨在说明敌兵势力强大,南宋国势衰败,中原人民惨遭涂炭,国家前途令人焦虑。同时,从侧面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女真族(金人)经济落后的状况,说明他们的入侵,已经导致中原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倒退。
下片抒怀,作者关心国家人民的前途命运,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前八句写想起“腰间箭,匣中剑”白白地落满灰尘,为蠹虫所蛀,自己徒有雄心壮志,也只能虚度光阴,怀念路途茫茫,在敌人占领下的故都“神京”。想到“神京”,便自然联想到南宋统治者眼前正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六州歌头》ppt4 鲁教版
《六州歌头》ppt3 语文版
《六州歌头》ppt2 鲁教版
《六州歌头》音频朗读1 语文版
《六州歌头》音频朗读 鲁教版
《六州歌头》ppt1 语文版
《六州歌头》ppt 语文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