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920字。 《史记》第三单元检测 (共150分) 第Ⅰ卷(30分) 一、 (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小题。范蠡与西施 范蠡(lì),原为楚国人,字少伯,出仕越国为大夫。吴越夫椒之战,越国大败,退保会(huì)稽(今浙江绍兴)。范蠡献计越王,卑身厚赂向吴求和,自己也赔同越王勾践至吴为人质。归国后,与大夫文种齐心协力,厉精图治,加强战备,终于一举灭掉吴国。越国因此强盛。 范蠡在越王勾践称霸时,就辞官归隐。他写信给大夫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pēng)。”他认为越王勾践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劝文种也离开勾践,功成身退。文种并没有听从范蠡的话。后来勾践听信谗(chán)言,令文种自杀。这时文种叹口气说:“我懊悔没有听范蠡的话,才遭到这样的下场!” 范蠡辞官归隐至齐国。他善于经营,竞然治产至千万。齐人尊他为贤人,请他为齐相。任齐相不久,范蠡又弃官散财,移居定陶,在定陶经商又积财千万,成了大富翁,号陶朱公。 西施,亦称西子,越国人,家住苎萝(今浙江诸暨南)浣(huàn)纱村西,姿容极美丽。吴打败越后,越王勾践听从范蠡计,献西施于吴王夫差,受到特殊的宠爱。吴亡后,有人说她与范蠡驾扁(biǎn)舟入五湖(即今太湖)隐居,不知所终。 关于西施与范蠡的故事,后人传说很多,其中一说越王勾践在灭吴后“沉西施于江”。 范蠡不是吴国人,但他在无锡却留下不少传说。相传他隐居无锡五里湖畔,教民养鱼,写了有名的《养鱼经》。在无锡有好多地名与范蠡有关,如蠡河、蠡桥、蠡园、骂蠡港桥等。在太湖边上的老百姓口头中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两句民谣:“种竹养鱼千倍利,感谢西施和范蠡。” 1. 上面文字中注音错误的字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 上面文字中有( )错别字。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3.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组是( )。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两句中的“所以”意义、用法相同) ② 项伯杀人,臣活之/女焉能行之(两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 ③ 请因孺子行/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两句中的“因”意义用法相同) ④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举孝廉不行/一战而举鄢郢(三句中的“举”有两个意义相同) ⑤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今乃于毛先生失之也/吾乃与而君言(三句中的“乃”有两个意义用法相同)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④ D. ②③⑤ 4.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③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④ 勾践以霸 ⑤ 今既以雪耻 ⑥ 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 ⑦ 白起,小竖子耳……兴师以与楚战 ⑧ 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 A. ①④ B. ②③ C. ⑤⑦ D. ⑥⑧ 5.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B. 大王来何操? C. 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