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0220字。

  《聊斋志异》白话简写版
  前言
  《聊斋志异》是一部用传奇手法写成的“鬼狐史”。这部奇书自问世以来,
  就一直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读者。书中的许多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该书
  作者蒲松龄,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两个朝代相交替的时代:他生于明崇祯十
  三年(1640 年),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 年)辞世。动荡不堪的社会,触目惊
  心的现实,使这位出身于书香世家、聪明绝顶又敏感浪漫的文人,在广泛搜罗创
  作素材的基础上,呕心沥血,写成这部奇特的盖世之作——《聊斋志异》。《聊
  斋志异》所记叙的事件无不奇奇怪怪,每一个故事又都是那么引人入胜,有时让
  人读得毛骨悚然。作者借写鬼、写狐、写那些似乎不是现实中能够发生的事,来
  鞭挞、揭露、讽刺人类社会中的残忍、野蛮、丑恶,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歌颂、抒发作者对人类社会所寄予的美好理想、
  美好情感,以及人世间的善良、美好和真情。提到鬼怪,小读者们也许会被书中
  的故事吓得不敢独自呆在黑暗中;也许会问:这世上是不是真的有鬼?其实,不
  用多解释你们也知道,世界上其实根本没有鬼。但是,当有的人做了坏事、恶事
  ,却逃脱惩罚时,正直的人就希望他们最终将会受到惩罚。于是,就有了这个超
  现实的力量——鬼、神。与此同时,作者所希望的美好事物,由于封建礼教的束
  缚,在当时的现实中难以见到,或者不能公开地歌颂,就只能让它们发生在超现
  实的社会里,发生在人与鬼、人与狐精之间。
  我们从《聊斋志异》中精选出80 多个比较能够引起少年朋友兴趣的故事,并
  把它们从文言文改写成白话文。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少年朋友对该书有一个基
  本的了解,以期激发少年朋友的读书兴趣。但是,如果你们要想真正读懂《聊斋
  志异》,那么就应该认真学好古汉语。有朝一日,当你们自己有能力去读蒲松龄
  的原著时,你们将会发现一个更加引人入胜的美妙境界。
  爱迪生说过一句话:“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
  因为这种东西使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满足心灵的好奇心,使它得到它原来
  不曾有过的一种观念。”蒲松龄以他敏锐的心感受着生活带给他的喜怒哀乐,并
  以生花妙笔将这些感受传达给了读者。少年朋友们,我们相信你们读完作品后,
  能够更敏锐地感受到种种惊奇和愉悦!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译文在尊重原文的前提下,对原文中不适于少年朋友阅
  读的内容作了删节,个别篇目的情节稍有变动。译文中的不精当之处,祈读者朋
  友指正。
  编者
  1、小官人
  有个老太史,白天躺在书斋里看书,忽然看见一支小小的仪仗队从堂屋角落
  里走出来。仪仗队的马只有青蛙大小,人只有手指头大小。这支由几十个小人组
  成的小仪仗队,显示出威风的阵势。他们簇拥着轿子上的一位官员,堂而皇之地
  朝大门外走去。那位官员头戴黑色纱帽,身着绣衣,坐在轿子里摇头晃脑,一副
  自鸣得意的神情。老太史看到这里,已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难道说小人国
  与大人国的世界没有什么区别吗?正当老太史怀疑自己看错了的时候,他突然看
  见一个小人,急匆匆返回屋里,拿起一只只有拳头大的毡包,径直走到老太史床
  前,口中说道:“我家主人有一份薄礼,敬献太史。”说完后,他端正地站在老
  太史对面,但并未把礼物拿出来。过了一会儿,他自己笑着说:“这点小东西,
  想来对太史也没有什么用处,不如赏赐给我。”老太史对他点了点头,小人便很
  高兴地拿着东西走了。此后,老太史再也没有看到那些小人。他越想越觉得遗憾
  ,只怪自己当时心里有些慌张,没有向小人打听他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也没有问问那位小官人姓甚名谁,在小人国里供的什么职。
  2、祝翁
  话说济阳祝村有个祝老头,活到五十多岁后,有一年,得重病死了。人死不
  能复生,于是,家人只好忍着悲伤给他料理后事。这时,奇怪的事发生了。当祝
  老头的家人进房料理丧服时,忽然听见死去的老头子在大声呼叫。家人赶忙一齐
  跑到灵堂,只见老头子已经复活了。大家又吃惊,又高兴,纷纷上前慰问。祝老
  头对老太婆说:“我刚去那边,发誓不再回来。但走了几里路以后,转念一想,
  把你这副老骨头扔在儿女们手里,一切都得仰仗他们,也没有多少乐趣,不如你
  跟我一起走。所以,我又返回来了,想带你一起走。”
  大家都以为他是刚刚苏醒过来说胡话,根本不相信。但祝老头又说了一遍同
  样的话。老太婆对他说:“这样倒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