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阅读训练(记叙文专项)2004-11-6
湖南省汨罗市白水镇三星中学 钟含仁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一、生命的礼物
那年,在瑞士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
“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亡时,我作如下选择:
A. 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B. 捐献我的心脏起博器(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
C. 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 D. 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博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瑞士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填死,她会认为“不作兴”,再说捐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
……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瑞士大多数人都愿意作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一瑞士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脏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这位青年捐赠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的母亲时,她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只是,我这样的老器官不知道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我激动地一把抱住她:“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1. 读完全文,你认为文章题目“礼物”指的是什么?但它内在的含义又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善于在平淡的描叙中,设置伏笔和悬念,试举二例说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议论文和记叙中的议论是有区别的,文中划线的句子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
4. 请概括出文中三处使用了对比手法的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中最值得“那个青年的母亲”骄傲和自豪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无题
①黑板上赫然写着:学杂费总计97.50元。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的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的50元钱,已被手心里的汗水浸湿了。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
②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坎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他听见过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唠叨:“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袋里取出那钱的……
③“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妈,我不读书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④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一次升起求学的渴望。一会儿,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竹篮走了过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成绩不是最好吗?”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