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初三总复习试卷(一)
(语文)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按原文填空(12分)
  1.            ,映日荷花别样红。
 2.忽如一夜春风来,              。
  3           ,            ,古道西风瘦马。
  4.两岸青山相对出,             。
  5.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
  6.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           。
  7.至若春和景明,           ,上下天光,         。
 8、             ,                ,此事古难全。
  二、(共12分)
   阅读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
矣。桓侯遂死。
  9.文章按           的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2分)  
  10.指出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3分)
  ①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间:
  ②居十日,扁鹊复见  居:
  ③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  索: 
11.扁鹊第四次见蔡桓公,为什么“望桓侯而还走”?(用自己的话说)(3分)
  12.文章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蔡桓公的形象,桓公的性格特点可概括为      、        。(2分)
  13.文章通过扁鹊四见蔡桓公的故事阐明了深刻的道理,成语           就出自这则故事。(2分)
  三、(共16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答题。
   ①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于的提高,又促使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有以下三个主要标志:(1)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变为工厂、商店及住宅等非农业用地。
   ②此外,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③在城市起源以后的几千年里;世界城市人口和城市人口比重呈很低水平缓慢增长。在1750年之前,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有1%—-2%。自18世纪中叶开始,欧美各国相继实现了产业革命,城市化才开始加速发展。在19世纪的100年里,世界人口增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