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有同步教案和说课稿,约4040个字。
《杞人忧天》教案
执教者:李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熟练朗读课文。
(2)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参考资料疏通文义的习惯,并提高学生准确翻译句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的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生自行理解内容。
2、理解寓言通过故事所说明的道理。
难点:掌握解读寓言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从玉树地震引出课题《杞人忧天》。
2、引导学生介绍寓言知识和《列子》。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得顺畅)。
1、听录音,要求听清字音,听准节奏。
2、引导学生指出本文需注意的字音和节奏。
字音:杞人qǐ 星宿xiù 耶yé 中伤zhòng
充塞sè 躇步跐蹈chú cǐ 舍然shě
节奏: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说课稿
李昊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杞人忧天》是语文版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列子>二则》中的一则寓言。此前学生已学过《黔之驴》这则寓言,为本文的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但《杞人忧天》用语较生癖,对七年级学生而言有些难度,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一个难点,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课文注释揣摩文意,利用字典、参考书等资料进一步明确词义,通过小组讨论疏通文意。选文用对话的形式,详细描写“晓者”解忧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解忧过程的解读,适当加入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自觉摒弃悲观消极心态,以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笑对生活。
(二)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熟练朗读课文。
(2)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参考资料疏通文义的习惯,并提高学生准确翻译句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的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篇幅较短,但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的要求。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这是一个关键。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教会学生用朗读三步法(即“诵读——译读——悟读”)来学习文言文。
本文寓意深刻,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感悟上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把联系生活,领悟寓意作为教学难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