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10060字。

  遵义四中2011届高三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  文
  注意:请将所有题做在答卷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潘        命题人:杨承毅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 鱼凫(fú)    猿猱(náo)   巉岩(chán)   扪参历井(shēn)
  B. 崔嵬(wéi)    欢谑(xuè)   荆杞(qǐ)    飞湍瀑流(tuān) 
  C. 辚辚(lín)    庶几 (jǐ)    盘飧(sūn)    钟鼓馔玉(zhuàn)
  D. 醅酒(pēi)      褊小(biǎn)     莅临(lì)        庠序之教(xiá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未然。
  B. 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C.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范围以内驰骋,不能信马由缰,这是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
  D.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要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天津东临渤海,华北诸河汇流海河,东流出海,是沿海各省通往京城和华北腹地河流交通的枢纽。
  B.20世纪后期,学者们有条件广泛接触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尽管在对其介绍和评价等方面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但他们取得的成绩还是应当肯定的。
  C.我突然记起黄发垂髫初懂事理的时候,母亲告诫我的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D.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几十年来,          ,           ,          ,          ,           ,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
  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                   D、⑥①②④⑤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上面不加一横,董作宾称之为“不戴帽子的王”(图1~3),见于武丁卜辞和武乙、文丁卜辞,另一种上面有一横,为“戴帽子的王”(图4~6),行用于其他各时期。孙诒让《契文举例》所依据的刘鹗《铁云藏龟》以武丁卜辞最多,其中的“王”字,孙诒让释为“立”,卜辞无法通读。到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才释出此字。罗振玉首先把《说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和全文进行对比,释出“戴帽子的”是“王”字;接着指出,其异体作省其上画的形式,“亦‘王’ 字”,“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
  “王”字释出来了,使一大批卜辞可以读通,也证实了这是殷王室的遗物。但是这个字的构成一直困扰着古文字学家们。有的说,此字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是“王”;也有人说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王”。如此等等,其说不一。直到1936年,吴其昌根据青铜器丰王斧的铭文和器形,并列举甲骨文、全文很多“王”字的写法,第一次提出“王字之本义,斧也”,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从字形看,“王”字是横置的斧钺的象形。从甲骨文、金文(图7~9)的写法中还可以看出,最下一笔的初形不是平宜的“一”,而是具有孤刃之形,上端的一横或两横像柄或多属斧钺或多属斧钺阑。“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