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30个字。
山中避雨
一、关于作者
丰子恺是我国漫画艺术的先驱,同时也是近代有名的随笔散文家、西洋美术音乐家兼教育家,更是多国语文的翻译家,一生著作多达一百五十多种,堪称著作等身。其以寥寥数笔,刻画出的漫画,韵味无穷,号称「中国漫画之父」。
丰子恺,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江苏省桐乡县石门镇)人,生于清德宗光绪二十四年(公元一八九八年)十一月九日,在家排行第七,上有六个姊姊,下有一妹二弟,二弟后皆早夭。先祖在故乡开了一家染坊,父亲丰璜,长于诗文,是中国史上最后一年及第的举人(光绪八年,一九0二年),科举废除后,仕途随之断绝,只得在家设立私塾,教几个小小蒙童。丰子恺五岁起,即由父亲启蒙教授。可惜父亲庇荫的日子并不长久,八岁的时候,父亲因肺疾病故,享年只有四十多岁,只得由母亲茹苦含莘地和姊姊们相依为命。
父亲病逝后,九岁时又进私塾读书,十二岁进石门湾溪西小学(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毕业时成绩为全校第一,母亲为减轻家中生计,鼓励丰子恺投考公费的浙江第一师范。当年报考人多,丰子恺怕考不上,多报名了省立一中和甲种商业两所学校。结果,连中三元。
二、恩师的教诲
丰子恺就是在读师范时期,因为两位恩师的带领,培育了丰子恺的艺术心灵和认真苦学的精神,也启发他的文学才华和悲天悯人的胸襟,奠定一生事业、理想的基础。这两位恩师,一位是赫赫有名的艺术家李叔同先生,一位是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李叔同先生不但精于图画、音乐,也擅长文学、书法与金石,而在其它方面的知识,诸如国文、英文、历史、博物等科目,常是专业科目老师望尘莫及,所以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丰子恺更是如此。
李叔同对学生不仅是言传,更是身教,因曾期勉他要做好一个文艺家,要先做一个好人。丰子恺听了老师的一番教导,深感胜读十年书,对于茫茫人生好似开了一扇窗。当年经老师的指点与鼓励,丰子恺一方面写生实践,以一方面观摩西洋名画,并学习绘画理论。同时也向老师请益音乐课程,苦练钢琴。在一代宗师的熏陶下,丰子恺不但奠定深厚的绘画基础和音乐素养、人格修养等,李叔同日后的出家也对丰子恺起了很大的思想变化。
夏丏尊先生在第一师模板任舍监,后改任国文老师。那时正是「五四运动」的前夕,夏老师以教授新文艺写作闻名,对学生教导甚严,写作文时要求「不准讲空话,要老实写」。在这种严师出高徒的情况下,使得一向踏实、诚恳、坦率的丰子恺得到莫大的鼓励,而加深了写作兴趣。夏老师除了严格指导写作之外,还常指导课外阅读,几年间丰子恺的阅读、写作有长足的进步,故日后无论写作或翻译都能得心应手。毕业后,师生二人的关系也发展到亦师亦友的程度。
丰子恺的日语是当年向两位曾是日本留学生老师──李叔同、夏丏尊先生学习的,所以选择东京为成完成留学深造美梦的地方。
在日本求学期间,美术方面丰子恺专攻炭笔画,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决定了他一生从事美术的方向。某日,他在旧书摊上看到《梦二画集?春之卷》,细细读出一幅幅的毛笔速描,其中的一幅〈同学〉,勾勒出人生境遇悬殊的两位妇人,使他深受感动如获至宝;自此便四处收集梦二的各种画册,进而模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