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入格·组织结构
福鼎五中 董文雄
一.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是指要能全面反映客观事物的情况和内部联系。如记事的文章中,起因、经过和结果缺一不可。立论的文章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是缺一不可的。否则,结构就不完整。结构要清楚,即写文章要有头有尾,有详有略,段与段的安排要清晰、合理,过渡、照应要和谐自然。只有这样,才会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文章结构的完整在课文中我们是每天都遇到的,在同学们的作文中结构完整可以说大部分应该是结构完整的,但至于严谨则做得不好。高考作文结构要严谨而有特色。严谨是指段与段之间蕴含的逻辑力量,这在议论文中最为常见。特色是指不同一般的结构布局。开头要有一点魅力,以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如记叙文的设置悬念的方法,以及欲扬先抑、误会法等等。议论文章中,还要注意段首句的安排,段首句往往是文章的分论点,采用诸如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层进式等方法安排各段内容。结尾段应求小、求巧、求精、求实,追求“曲终奏雅”、“回眸一笑”、“卒章显志”、“柳暗花明”等境界,给读者留下一点思考和品味的空间。如记叙文可以用反弹式、释悬式、抒情式,议论文可用照应式、哲理式等。
【看范文】
捕捉理性的灵光
求知的瞳孔放飞彩色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贮满流连,赫然印着“感情用事与理性分析”。是的,站在雨季边上,绵亘于高三的岁月,即将步入社会的熔炉,凭借直觉和感情亲疏去认知这个纷繁的世界,还是逻辑分析,理性判断,助长理性的羽翼?我愿意让生命喷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但是,我们幼稚的心能够排除感情的绞绊,爱的纠纷吗?于是我独自躺在那一方芦苇地里去倾听先人的谆谆教诲——孔夫子一袭长袍,沿路呼出“理性至上”;诸葛斩马谡,忍痛割爱,那是诺言,是军纪,是理性啊!海明威独守大海般的忧伤,梵高独具向日葵般的孤单,冉·阿让受折磨一生,最终顾全大局,为保全机密杀死情人。
我们澄清的眼睛里无法写满沧桑与事变,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为了后师之鉴,我们从古典,实录,现实中,可以有所感悟,寻求方向。从司汤达的《红与黑》,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我鲜活的心灵触及到了主人公在感情上和伦理上,理性的矛盾和揪心的苦恼。从中可以折射出现实生活的影子,贪污犯不是一上任就徇私枉法的,杀人放火者也许是执著于对某个亲人的不平或保护,同样的一句话,儿子说出来就是聪明,邻居说就是布下暗室。人就是这么一种奇怪的动物,但是我们应该看准方向,学着成熟,试着长大,流年似水,不应该只将泪光镌刻;风雨如晦,总应该把羽翼淬火。
如果不是理性,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姜树椿会重新走上手术台?叶欣会成为又一个南丁格尔节的持灯护士?何大一会放弃“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研究,不远千里治非典?感情是枝叶,是润滑剂,感情的亲疏远近不会影响我们对事物正确的认识,理性永远是主干和主流,要不然,当代“孔繁森”郑培民怎么永远牢记“不要闯红灯”,伏明霞追求那骇世的弧线,张健告别年迈父母,横渡渤海海峡……
宠辱皆忘,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望庭前花开花落,向太阳挥一挥手,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评析】此文在结构上可谓比较完美,完整严谨,是篇典型议论文,用例极有特色。 一是用例概括,议论文一般最忌用例冗长,而该文的引用例子概括简短、准确到位,要言不繁,重点突出。二是选用的材料有中国历史事件、文学作品,还有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体现了考生广博的知识和深度的观察力。读后确有“独自躺在那一方芦苇地里倾听教诲”之感。
二.结构的选择
写作文要选择一定的结构,可想而知各种结构都是安排好了的,这也就是写作的模式。作文写作有模式可循,这似乎与的提倡个性、创新相违背,对于一些学生个性鲜明、思想活跃的学生来说起到束缚作用,但实践证明,这些模式对于他们并不起作用,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打破这些模式,写出自己的风格。而对于一些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写了上句没下句,像挤牙膏似的一段一段勉强成篇的同学来说,可以起一个诱导思路的作用。总之,那就是我们鼓励创新,也不反对模式,这要因人而异。
下面是记叙文和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模式:
1.记叙文常见的结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链式结构,一种是放射型结构。链式结构的文章往往有一条明晰的时间线索,文章中的材料按一定的时间顺序组织起来,如《祝福》《为了忘却的记念》等;放射型结构文章往往有一个明确的中心线索,这个线索往往是个具体的事物或某种思想感情,所有的材料都由这个中心线索穿起来,都直接与中心发生联系,抒情散文多采用这种结构,文章中的材料可以完全打破时空规律,随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来组织,如《雄关赋》。
议论文的结构方式有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总分式,一般情况下,这几种结构方式并不是单独使用,而且是结合起来。如全篇总的结构是总分式的,第一大部分与第二大部分、第二大部分与第三大部分之间是层进式的,第二大部分之中的各层之间是对照式的。如果一篇文章只用一种结构方式,就可能显得构思平淡。
记叙文的链式结构是记叙文最常用的结构方法。最简单的结构模式是这样的:
———— ———— ————
其中,开头、过渡、结尾可以用简洁的叙述、议论或说明,都比较容易掌握,“场面1”和“场面2”是指两段对表现主题相对重要的场面描写,这两个场面可以是一件事的两个阶段,也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事件,这两段场面描写,应根据主题的需要,细致地刻画人物,描绘环境。
记叙文的放射型结构多见于抒情散文,如:
霸王泪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
夜已经来临了,他和他的马儿孤寂地站在冰冷的乌江岸边,秋风撩起他散乱的长发,那张刚毅的脸上竟也写满了疲惫,他忆起年少读书时听叔父说的那句话:“为千千万万的人牺牲一个人和为一个人而牺牲千千万万的人同样是不对的,然而,你必须作出选择。”是啊,今晚是要作出选择了。他回看不远处的营帐,那里有他曾经的辉煌和如今的颓败,他不忍再想,只是轻轻地抚摸着身旁马儿的鬃毛,他看见马儿的眼角亮晶晶的,自己的虎目竟也有了发胀的感觉,连忙把头扭向了一边……
(二)
几十个人闷闷地喝酒,往日的喧闹,多了几分悲凉,他也是一言不发,双手捧着酒坛自顾自地喝,直至他将整坛酒喝光,才站起身来从旁拿出一个包袱。他走到酒桌前,从包袱里抓出一锭锭银子,放在几十个人的面前,然后挥挥手,各自去吧,便将脸别在了一旁,他听到身后一阵的丁当之声,仿佛觉得那被扔到地上的兵刃是砸在自己的心口,良久,他才慢慢转过头来,霎时便惊呆了,那落在地上的哪里是什么兵刃,竟然是一锭锭的银两,泪终于来了……
(三)
她对他说:“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他便看着她举剑抹向了自己雪白的粉颈,他眼睁睁的,酒力发作,他已无能为力。第一次觉得那种颜色竟是如此的刺目,它曾经从敌人的脖颈中喷涌而出,而今竟染红了自己心爱女人的翠玉黄衫……浑浊的泪水寂无声息地滑落。
(四)
他终于陷入了敌人的包围,他们个个使出了自己的全力,然而敌人仍像潮水般压了过来,当他被部将推攘着上了那只救命的小木筏时他虚吼了一声,将自己的战马拉上了木筏,静静地说:“来世,仍是兄弟。”便举起兵刃返身投入“潮水”中,透过层层血污,他看到那只木筏上的乌锥马竟跃进了无底的乌江,看到了身旁的兄弟一个个地倒下,他觉得无悔于自己的选择,他流着泪,含着笑举起了手中的剑……乌江岸边,洒遍了霸王的眼泪……
【评析】本文就是采用了放射型结构模式,写了四个场面:一霸王忖度,二兄弟悲聚,三虞姬自刎,四乌江决别。四个场面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都或明或暗地扣住了文章话题“选择”,同时又为中心的表达服务。
2.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