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高中议论文写作结构指导,附有范文及分析,讲练结合,操作性强。含配套教学设计,约15350字。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
【训练目标】
通过训练,进一步明白文章“有条有理”的重要性,掌握并列式、对比式、层进式、总分式等论证结构。
【知识技能】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结构安排得好、文章才能完整,有序。写好一篇议论文,必须要有合理的论证结构。而合理的安排文章论证结构,也就是要对议论文的全文进行总体设计,做到有条有理,以便更好地阐明中心思想,正确地论证观点。
在写作之前,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文章所要阐述的中心观点和相应的材料,弄清楚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这个材料和那个材料之间的联系,然后形成一个合乎逻辑的思路,进而合理安排文章的论证结构。部分同学在写文章时,往往忽略了观点和材料之间,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的内在联系,也就无法安排好文章的论证结构,从而削弱了文章的说服力。
一、议论文的基本论证结构。
(一)议论文的整体结构模式
一般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引论是文章的开头,用来提出文章的论点或用来点明文章所要议论的问题(即“论题”)。本论是文章的主体,主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结论是文章结尾,或是得出结论,或是进一步强调论点,有时也用来提出希望、要求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即议论文的整体结构模式为:
提出问题(引论)------凤头
分析问题(本论)------猪肚
解决问题(结论)------豹尾
比如《谈骨气》一文的结构就属于这种比较典型的“三段式”。
1~3段是引论,提出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并对“骨气”这一概念加以解释。
4~8段是本论,以三个事例证明了中国人民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
最末一段是结论,点明中国人的“骨气”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附《谈骨气》一文:
谈骨气
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们的国家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志气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