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山西省河津二中2011届高三语文测试题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版本:
苏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63 KB
评级:
时间:
2010/9/20 22:23:38
下载:
本月:1 总计:21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18题,约11340字。
河津二中2011届高三语文测试题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交答卷纸。
第Ⅰ卷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w
“尚滋味”、“好辛香”,这是东晋时蜀人常璩对巴蜀饮食文化的高度概括。长江上游云、贵、川地区多为高山峡谷,日照时间短,空气湿度大,因此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就喜好辛香之物,即花椒、姜、薤之类带刺激性的调味品。胡椒、辣椒传入中国后,更受巴蜀人喜爱。今天四川人以喜吃辣椒闻名,多饮洒,食火锅,这些嗜好的形成与历史上巴蜀地区气候湿热有关。熊四智先生认为:“辣椒既合辛香的饮食传统,又有除湿的作用,于是辣椒在四川迅速普及,带来了川菜的巨变。”
长江上游是多民族居住的地方,而蜀地作为长江上游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历来是长江上游各民族人民理想的聚居之地。在广汉三星堆商代遗址出土的神人像、头像、人面像近100件,可以观察到:发式有西南盛行的辫、披发、椎结,又有东南流行的断发,中原常见的笄和冠,以及贯耳文身这一东南文化区的特征;面部特征既有长脸高鼻,也有扁脸阔鼻,反映出这一地区民族系属十分复杂。此后历代中,特别是在明、清,更有所谓“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四川的运动。各地区各民族的人民在巴蜀共同生活,既把他们的饮食习俗、烹饪技艺带到了巴蜀,也受到当地原有饮食传统的影响,其间互相交融,互相渗透,取长补短,形成了四川地区特有的菜肴风味。清人李调元曾将其父李化楠悉心收集的名菜名点和烹制方法,整理成《醒园录》,这就是巴蜀吸收各地饮食文化精华的证明。
川菜的形成与发展,还与巴蜀文化善于融合各地各民族文化有关。以汇纳百川的态度不断接受外地移民和外来文化,这是巴蜀文化的一大特点,因此,川籍学者袁庭栋指出:“高水平的川酒、川菜、川戏都是外地文化传入四川之后才形成的,而这一事实可能是绝大多数川酒、川菜、川戏爱好者未所料及的。”川菜也是在融合中国各地饮食风味中发展起来的,如川菜中的名菜狮子头源于扬州狮子头,八宝豆腐源于清宫御膳,蒜泥白肉源于满族白片肉,山城小汤圆源于杭州汤圆,烤米包子源于鄂西土家旗等等。
川菜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已经形成筵席菜、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风味小吃五大类菜点,四千多个品种的菜肴风味体系,它是巴蜀文化中最富特色的一朵奇葩。
——节选自《中国文化研究》
1.不能体现巴蜀文化“不断接受外地移民和外来文化”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在三星堆遗址出士的头像、人面像的面部特征既有长脸高鼻,也有扁脸阔鼻。
B.其他地区的人民在巴蜀生活后受到当地原有饮食传统的影响。
C.川菜中的名菜狮子头源于扬州狮子头,山城小汤圆源于杭州汤圆。
D.川菜共有筵席菜、便餐菜等五大类菜点,四千多个品种的菜肴风味体系。
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川人“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惯与历史上巴蜀地区气候湿热有关。
B.长期以来,蜀地一直是长江上游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C.商朝时在蜀地居住的人发式多样,有辫、披发、椎结,还有断发等。
D.《醒园录》一书中记载了清人李调元悉心收集的名菜名点和烹制方法。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流域的人们喜好辛香之物,胡椒传入中国后,更受到他们的喜爱。
B.唐宋时期,湖广地区、中原地区的百姓可能都曾移民四川。
C.满族和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对川菜有一定影响。
D.许多川戏爱好者都不会想到,高水平的川戏是外地文化传入四川后形成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山西省忻州市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中联考试题高二语文(B类)..
山西省忻州市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中联考试题高二语文(A类)..
山西省忻州市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中联考试题高一语文(A类)..
山西省忻州市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中联考试题高一语文B类试卷..
2010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 人教版
山西省太原市2009-2010学年七年级第四次测评语文试卷 苏教版
山西省太原市2009-2010学年八年级第四次测评语文试卷 苏教版
2009-2010学年度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人..
山西省太原市2010年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三) 通用
山西省大同市2010年中考考前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通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