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初三语文试题
(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积累与运用(22分)
1.将改正错别字(1个)后的句子工整美观地抄写下来。(3分)
沉着、谨慎、认真,我一定争取交一份园满的答卷。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丞相chéng 大儒rú 汲取jí  B.阴晦huì 装弶jiàng 潮汛xùn
   C.嗤笑chī 愕然 è  瑟索sè   D.省悟xǐng 玄虚xuán 阔绰chuò
3.文学文化常识填空(3分)
○1《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小说家_________ 。
○2《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是_____代人。
○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晋朝陶渊明《_______》中的诗句
  4.根据课文填空。(10分)
○1妇姑荷草食,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丰厚的蓄积、澎湃动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5从你学过的古诗(词、曲)中,任意写出两句带“山”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中考前夕,早在初一就辍学回家的李三利去看望他的同学小海。李三利对他说:“小海,我真后悔当初辍学,因为没有文化,在社会上什么都干不好。我要是还能像你现在这样继续学习该有多好呀!你可得好好复习呀!”小海听后该如何说?请将你认为小海该说的话写在下面。(3分)
小海对李三利说: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必/先/苦其心志
C.行拂乱/其所为       D.入/则无法家拂士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行拂乱其所为      B.曾益其所不能
C.困于心,衡于虑     D.入则无法家拂士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而后作(  ) (2)人恒过(   )
(3)而后喻(  ) (4)征于色(   )
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
(1)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上面语段告诉给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一)
①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③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完善起来。○6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⑦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⑩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展,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
生的。(11)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这个语段的论点是:(  )(3分)
 A.第①句   B.第⑤句   C.第⑨句   D.第①句的后一分句
2.第②③④⑤这四句跟第①句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这四句话____从正面说理,后从____面说理(3分)
3.第○6-○8句是用______论证第①句提出的论点。(3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