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另有教案和视频。
《两小儿辩日》教案
白夜
教学目标
1、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翻译全文,能掌握课文的大意。
3、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学重、难点
1、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翻译全文,能掌握课文的大意。
3、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学过《孔融让梨》吧,孔融小时候有个问题:长安和太阳哪个更远?同学们,你们来回答下,哪个远呢?(学生自由发言)
然而孔融却认为长安远。他的理由是:太阳几乎天天能看见,而长安却看不见,所以是长安离他远!
那么今天,我们是认识2个小孩,他们也同样有这个疑问,辨别不了到底太阳离我们近还是远。
(板书)
二、字词注音
辩斗(duò) 沧沧(cāng)凉凉 孰(shú) 为(wéi) 汝(rŭ) 知(zhì) 盘盂(yú)
三、阅读课文
1、 学生先自由阅读课文,分清句读停顿。
2、 师范读
3、 集体朗读
四、翻译字词和全文
辩斗:辩论,争胜负 故:缘故 以:是,就是 去:距离
日中时远也: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清清凉凉
探汤:伸手、热水 决:判断 孰:谁 为:认为
汝:你 知:通“智”,智慧
五、探究
两小儿辩日,到底在辩什么?
——以日始出时去人远——大如车盖
以日中时远也———(小)如盘盂
——以日初出远———沧沧凉凉
以日中时近———如探汤
六、质疑
1、 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
——一个是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小。
一个是根据触觉判断,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就感觉凉。
2、 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也不一致。
3、 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A、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B、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
D、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
七、课外延伸
日 喻
苏 轼
生而眇(miǎo)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yuè),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启示:做学问如果不通过自己研究,刻苦钻研,只靠向别人打听,随便相信别人,就一定不会深入,不仅失于片面,而且还容易犯错误。所以学习讲究的是真才实学,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八、作业
背诵全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