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17210字。

  达一中高2011级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   文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果脯(fǔ)劈柴(pī)  创口贴(chuāng) 黄澄澄(dēng) 冠盖相属(guān)  流水浅浅(jiān)
  B. 谲诈(jué) 泡桐(pāo) 刀削面(xuē)  软着陆(zhuó)  扪参历井(mén)  看家本领(kān)
  C. 袅娜(niăo)辟谣(pì)  单行本(xíng)扁桃腺(xiàn)  连篇累牍(lěi)    惊魂甫定(fǔ )
  D. 秸秆(jí) 哂笑(shĕn)和稀泥(huò)  黑魆魆(xū)   汲取营养(jí)   锲而不舍(qi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伛偻     踯躅       杀风景    老俩口     死心塌地       低碳经济 
  B. 端倪     坐镇       软实力    醉醺醺     名门旺族       集腋成裘
  C. 福祉     甄别       万户侯    亲和力     惩前避后       以德报怨
  D. 整饬     战栗       及时雨    绕弯子     毋庸置疑       疾风劲草  
  3、下列加点词语中使用正确的是(    )
  A.中秋晚会上,学校领导来到教室和同学一起唱歌跳舞与民同乐,受到大家的欢迎。
  B.近来,一些不法分子漠不关心孩子的生命,残忍地制造了一系列校园血案,引起了全社会的无比愤慨与理性反思。
  C.年逾花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谈起《论语》来如数家珍,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让在场嘉宾不禁暗暗称道。
  D.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五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A.营救告一段落后,他们把重点转向照顾幸存者,现在又在为避免地震滑坡形成的35个堰塞湖可能带来的灾害而奔忙,一刻也停不下来。 
  B.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C. 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梭罗《瓦尔登湖》等中外散文佳作,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自然,又充满思辨色彩,耐人咀嚼。
  D.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对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和课堂结构以及师生活动方式等做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环境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实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呈现出来时,其道德意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