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试卷
2004.11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其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及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名人题咏词工句丽,书法精湛(zhàn),为湖光山色平添了许多风韵(yùn)。
B.而鄙簿(bó)自己的岗位,一味好(hǎo)高骛远,是成不了才的。
C.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决(mèi)飞扬、翩(biān)然起舞了。
D.中华人民共和国诞(dān)生55年了,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涣(huàn)发出前所未有的创造活力。
2.在下列句中划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发出公开信, ▲ 全社会行动起来,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②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我们有信心、有能力 ▲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有效 ▲ 投资过快的增长势头,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A.鼓励 保护 阻止 B.呼吁 捍卫 遏制
C.鼓励 捍卫 阻止 D.呼吁 保卫 克服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红旗渠是巨大的一项人工开凿的工程,也正是在修建过程中培育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B.通过这次巡回报告,使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周国知同志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格。
C.红丰社区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节约用电教育,防止人们不浪费用电。
D.随着中国文化年在法国圆满结束,人们期待已久的法国文化年今天在北京开幕。
4.在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女排的崛起,不能靠侥幸,只能靠自己苦练、巧练!
B.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北京生态村不但对中国,对整个世界都十分有益”。
C.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D.童话名篇“丑小鸭”告诉我们怎样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排挤和嘲笑,意味深长。
5.下列对辛弃疾《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A.“明月”“清风”描绘了夏夜美景,“惊鹊”“鸣蝉”以动衬静,表现出夏夜情趣。
B.“稻花香里”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着力表现诗人陶醉在累累硕果的欢乐之中。
C.“七八个星”两句是说几颗明星闪烁在天边,点点疏雨洒落在山前,语言清新形象。
D.这首词形象地描绘了农村夏夜的优美景色,反映了诗人面对丰收在望情景的喜悦之情。
6.从文学常识的角度看,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最后一课》——都德 ——法国 B.《最先与最后》—— 鲁迅 ——现代
C.《史记》——司马迁——唐代 D.《岳阳楼记》——范仲淹 —— 宋代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 (9分)
尽管在终点处会出现绝不平衡的场面。文学青年的稿子也许会被退回;走向生活的大学生也许会碰许多的钉子;卖橘子的个体户这一回也许不能大赚;新上任的局长也许不久便被调离;大明星的下一部戏也许会砸锅;中学生第二天应考时也许会失常;谁也保不住在那等待着我们的终点上不会落伍、失败甚至被淘汰。
然而,对于人生来说,终点固然诱人,起点却弥足珍贵。一时的终点上的失美,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可怕的是寻找不到新的起跑线,失去了在“预备”声中大大振作起来的力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