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10个字。
《小巷深处》课本剧
人物:林莉、英姨、老婆婆、室友、群众演员、旁白员。
道具:竹棒、冰棍箱、鸡蛋一包、生活费若干元、布娃娃、破布袄各一。
背景乐:《世上只有妈妈好》。
场景一
旁白:在一个初秋的早上,天还不太冷,树上飘落着几片黄叶。在一个山坡顶上,很多人围着一个用破蓝布袄裹着的婴儿,(婴儿不时啼哭,声音凄厉)。好像没有谁打算把他抱回去。
演员甲:(思索提议):嗨,倒不如叫巷口那个卖冰混的瞎眼英姨来捡回去。
众人附和“对”。
演员乙:英姨,山坡上有个婴儿,天赐给你的呢!总比不知冷热的竹棒强。
演员丙:收下吧,老来也有个靠。
旁白:于是,英姨麻利地收拾了小摊,拄着竹棒,来到我面前,央人把我放进她的瘦瘪却温暖的怀里。第二天,为了我,她从破棉鞋里掏出了她所有的积蓄拆掉了自已住了十几年的小木棚,搬进小巷深处那间门口有两个滑溜溜石凳的小房子。从此我有了一个温暖的家,我也成了瞎眼英姨的女儿。
场景二
英姨(自豪、炫耀状):你们看,我丫头多可爱呀,多漂亮,肉滚滚的,嫩嫩的。
演员甲:(不服气反驳):我说大姨呀,你捡她的那天我就想说了,收养姑娘嘛,也该挑个漂亮。这丫头黑不溜秋,眉不是眉,眼不是眼。(边说边指着婴儿)
“唉哟,您眼睛看不见,才吃这个亏!”
英姨(气愤):你说什么说,您真是有眼无珠,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
演员乙::啊呀!英姨真是泼辣啊!不过,为了这个丫头,英姨可改好了!(夸奖)
场景三
旁白:时光飞逝,小女孩也慢慢长大了。一个丑女孩扶着一个盲姨娘从小巷深深缓缓走到巷口。母亲守候着大冰棍箱,顶着烈日大声叫卖。
英姨(大吆喝):买冰棍咧——大热天,冰棍透心凉咧——(很多人围过来买)
旁白:她的生意总比别人好,有时一天下来,竟能收入十多块。
林莉:(好奇)妈,你真厉害,生意怎么那么好?
英姨:(微笑)这也没什么啦,坐在太阳最毒的地方守着卖,准没错。
林莉:(感动、哽咽)妈,你也不要太辛苦了,反正够吃够用就可以了。
旁白:冬天,冰棍无处可卖,母亲就缝制棉被,租给乡民。每晚租金四毛到六毛不等。这样,在母亲的辛苦劳作和苦心经营下,我们的日子居然也过得有声有色。我也被调养得像个千金小姐,没有干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