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水平考试试卷
姓名__班级___分数_____
满分120分,限时150分钟
书写(4分)
将下面四句话写在书写格子里
独立思考 自主答题 相信自己 力求创意
阅读(46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然后答题。(6分)
北人生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其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 仕于南方(2)席上啖菱(3)或曰:“啖菱须去壳。”(4)欲以清热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其人自护其短
(2)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3、文中的“北人”对菱的确不知,尽管他极力掩饰,但还是在不少的地方露出了马脚,你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从文中摘两句:面对这样这的人,你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个成语是( )
二、阅读《给美丽做道加法》,然后答题,(12 分)
(1) 就像平静的湖面上落下一枚硬币,突然的声响,惹得满教室的花朵晃动起来。
(2) 靠窗那排坐在最后的同学,弄破了一块小镜子。
(3) 这是上午的第二节课,老师的讲述已停下来,同学们正进行课堂练习。初冬的阳光从窗外涌进来,流淌在摊开的课本上的字里行间。男老师在教室的课桌间来回踱步,看着长长短短的七排秀发下这亮晶晶的112粒黑葡萄,捕捉沙沙的写字声合成的音乐,他感到自己像一位农民在田间小憩,擦汗的同时聆听着庄稼的拔节之声。
(4) 一个小姑娘心爱的小镜子摔坏了。
(5) 教室里有了低低的议论:
(6) “臭美!扮啥酷呀!”
(7) “上课怎么能照镜子!”
(8) “活该受批评!”
(9) “看老师怎么办!”
(10) 老师没有言语,他有意无意地听着同学们的每一句议论。这些女孩呀,全十五六岁年龄,作为旅游职业高中的新生,脸蛋身材口齿当初都曾精心挑选,一笑甜爽爽的,开了口也如一巢小鸟,三五分钟是静不下来的。男老师的心里笑着,他知道她们在等讲台上的反映。
(11) 其实,开始练习后不久,老师就看见那位同学悄悄摸出了小镜子。他看到她将镜子压在作业本下,写几笔就照一照,借着阳光,一只蝴蝶形的淡黄色的发卡舞动在她的前额,花季的脸真是漂亮。
(12) 男老师想提醒她,但一时没想好合适 的话,现在经同学们一催化,他忽然有了一种灵感。
(13) 他微笑着先开口问了一个物理问题。
(14) “请说说平面镜的作用。”
(15) “有反射作用。”这很简单,全班五十六个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
(16) “是啊,”老师说,“同学们,几分钟前,我们教室里56位同学变成了57朵花,有一个同学借镜子反射出一朵。但是,镜中的花是虚的,镜片只能反射美丽,并不能增加美丽。要增加美丽,或者让美丽面对岁月的雨雪风霜一笔笔减数,保持不变,我们唯一的办法是从另一个方面给它再一笔笔添上加数。这加数是指:我们一次次做进一步的努力,一次次为自己的目标下轻言放弃,或者,一次次为我们的周围伸出自己的手……而此刻,对坐在教室的你来说,帮助增加美丽的是我桌上的书本。”
(17) 再也没有任何声音,一池吹皱的春水再度平静。
(18) 当天晚自习时,照镜子的小女孩在日记中写下了这第一句话——给美丽做道 加法。
4、 第1自然段,说说“惹得满教室的花朵晃动起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分)
5、 第3自然段“他感到自己像一位农民在田间小憩,擦汗的同时聆听着庄稼拔节的声音。”这是对老师感觉的描写,说说这样写表达了老师怎样的心情,?有什么好处?(2分)
6、 读第13自然段,“现在经同学们一催化,他忽然有了一种灵感,”请问老师的“灵感”是什么?(2分)
7、 读第16自然段,在省略号的后面补充两个句子,使它和前面的句子意思连贯,句式相同。(2分)
8、 文章中许多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请你结合文章的语境说说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 给美丽做道 加法
(2) 岁月的雨雪风霜一笔笔减数。
9、 文章中的教师有别于我们读过的诸如《我的老师》等一些文章中的教师形象。你喜欢这位教师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 分)
三、读下面的文章,然后答题(10分)
(1) 炎炎夏日,一只蝉静静地停在树枝上。 当它正在享受这份清闲、宁静的时候,却不知危险正悄悄临近——一只饥饿的螳螂小心翼翼地移了过来。螳螂举起“双刀”,正准备享受美餐时,一只黄雀已尾随在它的身后。就在螳螂闪电般向蝉发动进攻的时候,它自己却成了黄雀的腹中之物。
(2) 传说春秋时期,吴主执意要攻打楚国,有人给他讲了一个蝉、螳螂与黄雀的故事,劝他不要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果,后来,便流传下了“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以此告诫那些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而忘记了身后危险的人。然而,用生物学家的眼光来看,这只是一种非常自然而又有趣的现象__食物链。
(3) 在广阔的自然界中,生存斗争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种生物为了生存繁衍,需要不断地避开那些比自己强大的种类,去捕食那些比自己小弱小的种类。而那些强大的或弱小的种类也同样做着这件事__逃避更强大的、或捕食更弱小的。这样__环环相扣,就像一条巨大的链子把由弱到强的物种串起来,那誻: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关系。
(4) 用这些知识再分析上面提到的那只螳螂,我们就能很自然地明白:螳螂的悲剧并非因为它只看到了眼前的蝉而乐极生悲,其根本原因是蝉、螳螂、黄雀构成了一条食物链,而螳螂正是其中的一环。也就是说,在自然法则的作用下,螳螂的悲剧迟早都 会发生。
(5) 整个自然界就好像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只不过这个“国家”中的等级不是人为划分的,而是弱肉强食的残酷自然法则来划分的:等级与等级之间不是地位高低贵贱的关系,而是食与补食的关系。这每一个等级出誻食物链中的任何一环。各种生物互相制约,使整个自然界趋于平衡,任何一环被破坏,都会导致整个生态平衡的破坏,而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