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县袁庄中学冯爱军
第四讲 叙写一件事的结构
有些文题如《一次难忘的旅游》、《一次成功的喜悦》、《记暑假中的一件事》等,明确要求叙写一件事,事实上,这一件事仍可分成很多的小事,但由于它们集中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段内,而且又与“旅游”、“成功”等中心事件密切相关,因而我们把它称之为叙写一件事的文章。
写这样的文章,一般要求是:具体。即写作时要注意记叙的六要素,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要注意以时间顺序(更小的时间段)记述事情的具体内容(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能够表现中心的内容),并能使内容吸引人、感染人、启迪人。
较高要求是:有波澜。即作文情节要一波三折,曲折有致,在时起时伏、时紧时松、时缓时急的情节中展现人物的性格、事情的流程,突出文章的主题。
写好这样的文章,一般可采用以下的手法,我们姑且定格成一种结构,以便于同学们的借鉴吧。
一、 心理的认识变化结构
简单地说,就是在叙事中展现人物在事情的不同阶段的心理感受(人们常用的“先抑后扬”其实便是两个阶段的两种不同心理感受),或以人物感情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以使行文曲折有致。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于勒在去美洲前糟蹋钱,菲利普夫妇非常“恐怖”;得知他赚了钱,心里又变为“希望”;听说他要从海外回来,又急切地“盼望”;而在船上相遇时,又“惊慌”地躲避。莫泊桑在这里通过对人物心理流程的详细展露,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而杨朔的《荔枝蜜》中,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不大喜欢——向往、爱慕——赞颂——学习”为线索,来歌颂 “蜜蜂精神”。这都是值得我们揣摩模仿的。下面我们来看几篇习作,也许能从中得到启发。
【参考例文1】
那角落 那学生 (2002年武汉市中考优秀习作)
强兵轻轻吁了一口气,放下刚才疾书已久的钢笔,抬头一看,同学们有的还在赶着写,有的写写停停——坐在角落里,教室的一切他都看得一清二楚。他知道,这一次写演讲稿,他不仅速度最快,而且质量也很高。且不说他从时代要求放谈未来,光那题目“中学生,请大胆站出来”就够有鼓动性的。
黑板上“新时代的中学生形象”9个大字冲他笑了起来,仿佛是在问他:强兵同学,今天你敢站出来吗?讲台上,老师不时望望手表,又望望台下,强兵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莫名的期待。
“好了,”老师击掌制止大家,“写作准备时间到。下面请同学们登台演讲。我有一个想法,今天演讲的话题是‘新时代的中学生形象’,为了充分展示大家的形象,今天我们采用自告奋勇登台演讲的方式进行,大家说好不好?”“好!”在一片叫好声中,有同学还鼓掌欢迎。
“好了,”强兵心里想,“不用推举代表,今天我可有机会登台了。——可是,同学们会不会笑我爱出风头?还是先等成绩好的同学演讲完我再上去吧。”他低下头,又贼一样地望望四周,心里突然“咚咚“直跳起来。他连忙拿起钢笔,假装在纸上写着什么,掩饰着心头的紧张。
“搞笑专家”江劲上去了,“足球小子”刘龙生上去了,“淑女”李兰兰也上去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