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20字。

  “孙见坤是否应被破格录取”新材料作文及例文
  南海一中  chenyongzhou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0年8月25日,上海复旦大学8名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陕西的国学“天才”孙见坤,孙见坤曾参加2010年度复旦大学“博雅杯”全国征文大赛并获一等奖,有教授认为其国学天份堪比薜伟。但因孙见坤高考成绩离一本线有6分之差,陕西省招办坚持按照政策,拒绝投档。复旦教授们希望陕西省招生办将制度和灵活操作结合起来。陕西省招生办立场强硬,拒绝将孙见坤的档案投到复旦大学,孙见坤最终还是与复旦大学擦肩而过。此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时事评论,自主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道题的评论的切入点主要是从“制度、规则”“人才”的角度入手,评论点有三:
  1、支持破格录取“国学天才”孙见坤,为人才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相关的材料有吴晗、钱钟书、朱自清、陈景润、蒋方舟等等。
  2、规则是社会公平的保障,支持陕西招生办坚持立场,不放松要求。展开时可从坚守规则的好处、不守规则的危害入手。
  3、真正的天才不依赖“破格录取”,从考生正确面对的角度入题。
  [范文]
  成绩拿来主义
  高二(7)班  宋佩纹
  国学天才孙见坤虽广泛被认可,却仍以6分之差与复旦大学失之交臂。当我一字一句读着这段新闻时,心中戚戚然:孙见坤呀孙见坤,恨只恨——你生不逢时,没有生在春秋战国胡语有赏的人才高发时代;怪只怪——你走了一条百万学子争闯独木桥的不归路。
  都说前途海阔天空,可这苍茫之中,人上人的门径如同针眼尖尖,如何能挤过去。我们整天蹦呀蹦,使出吃奶的力来,“你一米来我二丈”,未及转眼却又被“后浪”扑下,多少“前浪”就此淹没在城脚之下。
  所以我们对这人中龙凤的例外蒋方舟如此妒恨:想当年北大不理争议纷纷破格录取的这位人才,而今混得人模人样,又是出书又是走各大秀场。当听到她施施然说出“趁年轻,不要为图前途而使梦想破灭”的这番话时,我们只得溘然盖上书本道:从来没有人跟我们说要守护梦想,只听见不停有人重复道——成绩呢?拿来!在成绩当道的今天,孙见坤纵使是“国学天才”又如何?6分是何等“天堑”?0.5分名落孙山的人大有人在!我们只得嗟叹一声“罪过”,然后埋身书海,浴血奋战,试图杀出一条光明大道来。
  与其说6分之差是孙见坤的悲哀,勿宁说是前仆后继的莘莘学子的悲哀。况且孙见坤犹有“天赋”撑腰,一帮教授或路人为其打抱不平,而我们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辈,即使削尖了脑袋,曝光率依然为零。又有谁来为我们洗清“死读书”的罪名,替我们争取机会呢。
  或许在美国——校长们偶然一瞥,瞥见孙见坤的社会履历竟是满满当当的一大沓纸,由此预见到他非凡的领导能力,于是来个大章一盖,收他为常青藤学生也未可知。
  或许在韩国——面试官看着盖满了荣誉奖章的捐血证书,断定此人泽深仁厚,有仁义爱人之心,便大义禀然地把他纳入了某个类似首尔大学的著名学府!
  可在中国——孙见坤只得恭恭敬敬面对成绩的审判——没有人理他是否“国学天才”,没有人管他人品德行,只有那充斥天着“浩然之气”的一声问:成绩呢?拿来!
  于是孙见坤战战兢兢地打开那张宣告他与梦想有6分之差的白纸递上去。那声音又大喝一声:“打道回府,明年再来!”
  真正的天才不依赖“破格录取”
  8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天才”孙见坤。但因高考成绩6分之差,陕西省招办强硬拒绝将孙见坤的档案投到复旦大学。
  对于高考招生之弊的争议由来已多,此事再次将此争议点燃。有人又引过去的例子为证:钱钟书虽然数学不好,还能因为语文、英语出色,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言下之意,对孙见坤这种“天才”未能被破格录取而不胜惋惜,进而抨击“应试教育”,抨击“死板制度”。
  我以为,今人若以钱钟书、钱穆、钱伟长之类的先例来证明今日中国大学招生录取制度的不合理,并不合适。实际上,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师,不完全是因为当时的大学录取宽松自由,更重要的是他们本人不浮躁,淡泊自守,刻苦钻研。“是金子总会发光”。其中,钱穆本人是在做小学和中学教师时,坚持自学,研究学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