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990个字。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恰当地评价课文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2.了解课文的叙事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3.体会精炼生动的语言,积累文言词语。

4.加强朗读训练,要求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句流利,音韵铿锵。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曲折回环、悬念迭起的写作特点。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辨认交通、妻子、绝境、无论等词语古今意义的不同。

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

这一设计巧妙,能激起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起步好,就能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引子

有一个成语—— “世外桃源,谁能解释一下?

明确:比喻与外界隔绝的幽静美好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谁知道这个成语从哪里来?

明确:出自陶渊明的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并诗》的影响,引入课文学习。

[出示投影片一]

在中国,素有 “山川以人而胜”的传统,所谓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地不自胜,惟人则名”。武陵桃源,原是鲜为人知的荒僻之地,自陶渊明作 《桃花源记并诗》以后,始为文人墨客所重,梁陈之际已有诗人涉足山溪,探寻灵秘。至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桃花源忽名声大噪,甚至引起朝廷的关注。天宝七年,诏令 “三十户蠲免税赋,永充洒扫,守备山林”。此后,游者日众,成为人皆慕趋的风景胜地,吟咏之作也历代赓续不绝。

《桃花源记》如此佳妙,让我们诵读欣赏,享受这篇课文的艺术美吧。

[出示投影片二]

上课之初,让学生知道教学要求、学习方法及步骤。这一设计的好处:从教的方面说,让学生一起来掌握教学要求,有利于达到教学的目的;从学的方面说,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法,达到什么要求,目标明确,便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要求:

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了解、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

学习方法及步骤:

把握整体、分析结构
      
  提问朗读、重点分析
      
  分析、评价文章主旨

2.把握整体、分析结构

学生对照注释阅读课文,阅读时正音正字。

tiáo狅 诣 骥 豁huò然 俨yǎn然 阡qiān

讨论: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课文可分为哪几部分?学生讨论后明确:

[出示投影片三]

第一部分 (第1段):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 (第2—3段):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 (第4—5段):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