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70字。

  《病梅馆记》说课稿
  (说课人:甘肃省陇南市康县第一中学  吕永海)
  一、说教材 :
  1。教材分析:
  《病梅馆记》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文言文。大纲对高中学生在文言文方面的学习要求如下: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病梅馆记》是一篇晚清时代的散文,“托物言志”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针砭时弊,呼唤个性解放是本文的写作目的。新课程改革标准中强调,教师应充分把握教材特点及所教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中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和课改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理解重要的文言字词,疏通文意,掌握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
  (2)能力目标:理解本文如何“托物言志”。 掌握“托物言志”的特点。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压抑人才现象的愤恨之情及其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的思想感情。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引导学生探讨人才观。
  3。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针对性的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据此原则,我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①理解文言词语及相关的特殊语法现象。
  ②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①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的寓意。
  ②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引导学生探讨人才观 。
  二、说教法 :
  教自读课,教师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是关键。教师既不能“主”而不“导”,又不能“导”而不“主”,要恰当设计教学方法,灵活地指导、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教学双边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探究式。因此本人根据本课的特点采用了以下方法:
  1。诵读法——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串讲法——课文学习中,将文言字词置于具体的语句中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3。提问、启发式——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课文,体会作者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这堂课我主要采用教师设问,学生诵读、分析、讨论,师生共同小结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
  三、说学法:
  高二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已具备了一些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分析能力。因此我教本篇自读课文时,立足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框架同化新信息,建立新的智能,逐步走向独立学习的境界。
  1。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注释,使用工具书自己疏通文意,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解难,培养自学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地在课外搜集作家、作品及写作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
  3。要求学生课前、课后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理解文意。
  4。拓展性学习。“得法于课内,启发于课外”将所学知识积极向课外拓展。教师适时点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比较学习。将所学课文与课外文章比较阅读,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四、说教学过程 :
  这节课我共设置了九个教学环节,即:导入新课、初读课文、简介作者、背景简介、课文分析、分析“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主旨归纳、合作与探究、课后作业。
  具体过程与步骤如下:
  (一)、 导入新课 :(约3分钟)
  1。欣赏古今咏梅的诗句(幻灯片展示,共10张幻灯片):内容有:“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谚语)“梅花独领天下春”“千古咏梅香如故”“落红不是无情物”“以梅喻人明心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唐•蒋维翰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南唐•李煜)“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唐•裴休)“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毛泽东)(通过咏梅诗句的欣赏,借助画面,让学生直观感受梅的高洁品质。)
  2。梅花盆景欣赏(共8张幻灯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