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320字。

  锁定高考2010系统复习: 语言表达题——成语新解
  赵光文
  成语,作为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经历时间的历练越发显得珍贵,但换个角度留心细推一些成语时,也会发现一些新的诠释,却也不无道理,并且还能启发人们心智。
  请仿照下面的示例,从“南辕北辙”、“精卫填海”、“东施效颦”中任选一个成语,为它写一段新解。要求:①解说合理,富有新意;②语言准确,观点鲜明;③句式和字数不要求和示例相同。(4分)
  示例:守株待兔——万事无绝对,一切皆有可能。历史都有惊人的相似,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重蹈覆辙者屡见不鲜,更何况是兔子?
  成语:
  新解:
  1、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就是说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
  从另一个角度,水到未必渠成。众所周知,一个人成功的条件是有内因而起作用的,内外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的外因视为“水”,那么外因“水已到”,内因是否即能“渠成”呢?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天资聪明,家境富裕,贾政为使其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一直强迫他读圣贤诗书文章。教书先生换了几任,父亲说教耳边天天响。外因条件可谓成熟,那内因如何?“愚顽怕读文章”。结果“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曹雪芹诗云:“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可见,“水”到未必能“渠成”。
  究其原因,“水到”了而“水道”不成,何以蓄水?当然不会有“渠成”之说。这就好比有一片庄稼地,久旱干涸,急需引水灌溉,而离地数米外有一条宽阔的大河,有丰富的水源,但两地之间没有引水的水渠,即使水源在附近,也无法引流,哪有“渠成”之理。反之,“渠成”反能引“水”到。
  许多事情成功的前提并不是等待“水”到的,而在于努力地挖“渠”,当自身作好一切准备后才能接纳“水到”。其实最清澈的水源本属于努力挖渠用心引水的人。“水到”未必能“渠成”。“渠成”反能引“水到”。
  2、逆流而上,处境不顺时,人们需要努力从事。虽然这种在逆境奋发的精神可嘉,但比起在顺流中行进的船,在同样做功的情况下,哪个行得快?不言而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味地逆流而上,会使人精疲力竭。
  “逆道”亦如“逆流”,万物都有其道理,有其规律,当你能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利用规律时,犹如熟识水性的老船工,随潮涨潮落,往返穿梭于波峰浪谷间,得心应手。历史上诸葛亮借东风也是顺风使舵的一证。
  曹操陈师江北,金戈铁马,大有稳占荆州之势。诸葛亮正是借助“冬至一阳生”必有东南风的规律,一把大火使孙军反败为胜。倘若诸葛亮一味用硬拼之计,即使孙刘联军,也难敌曹军八十万人马。
  潮涨潮落是自然的规律,社会向前发展是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