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40字。

  《七根火柴》说课稿
  授课人:周群燕    说课人:周群燕
  今天我要说的课文的题目是《七根火柴》。《七根火柴》是部队作家王愿坚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它以红军长征过草地为背景,截取一个虽然微小却非常感人的场面表现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一.知背景
  对于这篇课文 ,我是这样认为的,艰苦的斗争年代离今天的学生已越来越远了。学生们也只能从越来越少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去接触、了解那个年代,这对学生理解课文带来一定影响。但是,如果能够真正理解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深刻意义,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提高,对学生来讲,也是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
  所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四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学习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把握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情感目标:了解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困苦,学习红军战士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立志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红军战士对党和革命无限忠诚而表现的思想美和意志美。
  对于这篇文章,故事情节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而我把重点放在对人物形象的感悟上,但由于时代久远,学生很难从无名战士的言行中去揣摩人物的内心,所以我认为本课难点在于通过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内心。
  二.明流程
  情景导入,营造氛围
  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先用情景导入的方式,以悲壮、深沉的音乐力图把学生带到那个特殊的时代,去体味长征中的苦以及人物的美。上课之前,我就用多媒体播放了《过雪山草地》的配乐诗朗诵,还辅以相应图片展示课题。上课铃一响,我便用饱含深情的语言简介长征背景,营造感动氛围,为后面谈感动人物、品感动语句、悟感动心灵蓄势。
  分析课文时,我设计了四大板块——理清情节、品读人物、战地采访和探究写法,创设学生合作探究的环境,辅以提问,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培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流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整体感知,再局部探微,最后迁移拓展。
  具体操作如下:
  走进课文,感知故事
  关于文章的情节结构,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拎清线索,从而把握结构。
  (内容)①本文主要围绕什么来写的?请用一个字概括。(火)
  ②本文几次写到火?哪几处写的是想象中的火?哪几处写的是真实的火?
  (六次写火。前四处写想象中的火,后两处写真实的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