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270个字。

  苏教版八(上)语文第二单元复习
  一.字音。
  贫瘠(jí)募(mù)集卫戍(shù)区戊戌(wù xū)变法凋(diāo)零祈(qí)祷捂(wǔ)挟(xié)持惩(chéng)罚眷(juàn)恋卓(zhuō)越萌(méng)发诬(wū)陷月笼lŏng沙寂寥(liáo)造诣(yì)倔(jué)强

  二、成语
  1.风烛残年:比喻老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去。风烛,风中燃烧着的蜡烛。
  2.故弄玄虚: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玄虚,使人迷惑的花招、手段。
  3.得意门生:感到非常满意的学生。
  4.据理力争:根据道理尽力争辩或争取。
  5.无言以对: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话也回答不出来。
  6.壁垒森严:古代军营四周的防御建筑;森严:整齐,严肃。原指军事戒备严密。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
  7.安居乐业: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8.镜花水月: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9.灰飞烟灭:比喻事物消失净尽。
  10.民怨沸腾:人民的怨恨达到极点,就像水沸腾了一样.
  11.无与伦比: 伦比:类比,匹敌。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三.课文知识
  1.《枣核》选自《美国点滴》,作者萧乾,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本文通过一位“旧时同窗”,现在的“美籍华人”异常想念旧时院里子的枣树,想在后花园试种几棵的叙写,表现了广大海外华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赞颂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高度向心性和凝聚力的伟大民族。枣核是全文的线索,思恋故土,思恋祖国是全文的感情线索。
  2.《最后一课》体裁小说,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表现了法国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始终眷恋着祖国》节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本文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4.《春望》选自仇兆鳌《杜诗详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该诗表现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心情。
  5.《泊秦淮》选自冯集梧《樊川诗集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牧,字牧之,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诗人夜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所作的流行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