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公认和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中学生的待人处世方式,如对待老师、对待学习、对待交友,乃至对待社会上各种现象的看法等,开始越来越呈现出丰富多采的个性。然而,在中学生的作文中,这种百花齐放的个性美却仍不多见。有一年就有人在《北京文学》中撰文批评道:“学生的作文几乎是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写过扶残疾人过街、给老师送伞、借同学橡皮一类的故事,他们快乐地编着一个个故事,然后套上时间、地点、人物,到老师那里领一个高分。”某一年的高考作文题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心理承受力的文章,许多考生一写起战胜心理脆弱就提起“父母双亡”,这种思维、认识上的“巧合”已成为笑柄;去年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又有相当多的学生举了可数的几个雷同的事例(如苏姓人家用生命保护一块玉来守诚信、打工仔雨夜主动保护公司物资而受到重用等等),今年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更有许多学生“设想”了父母离异、家庭变故情况下个人的艰难选择,以致被业内人士笑称为“离婚年”。细思之后不得不令人产生深深的忧虑:学生生活中并非没有个性——甚至越来越强的显示出学校的个性——缘何作文时会不由自主地“英雄所见略同”?追究根源,是功利性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学生大多不敢擅自放开思维。据说,有位语文老师指导中学生写表达人生理想的作文时,列了个思路给学生:“想起孔繁森──对比王宝森──联想钱学森”,用这种公式化的作文指导方式,怎能指望学生写出的不是千篇一律、令人不堪卒读的新八股文?<br>
    都知道,人没有了个性便失却了自我,中学生的作文也是如此。我以为,当前中学生作文指导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让作文充满个性美。<br>
    <br>
一.训练求异思维<br>
    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运用最普遍、最广泛的思维及其推理<br>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