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5道题,约4930个字。

  寻乌二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1、测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
  2、答案写在答卷上,否则无分
  3、只上交答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6分,每小题2分)
  1、下面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 一瞬(shùn)间忍俊不禁(jīn )B. 自省(xĭng)猝(cù)然长逝
  C. 玷(diàn)污险象迭(dié)生D. 迸(bìng)溅玲珑剔(tì)透
  2、下面词语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小心冀冀闲情逸志B.瘦骨嶙峋头晕目眩
  C.盘虬卧龙心旷神怡D.一丝不苟问心无愧
  3、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洗濯(洗)                可望不可即(靠近、接触)
  B、慧心未泯(灭,丧失)      猝然长逝(死亡)
  C、啜泣(笑)        心旷神怡(愉快)
  D、获益匪浅(非、不)        险象迭生(屡次)
  4.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 《在山的那边》一文中所说的“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
  B 《童趣》一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作者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将眼前的事物放大了千万倍,从而享受到一种独有的乐趣。
  C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这句诗并不矛盾,因为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拥有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D 《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济南的冬天”为标题,描写了济南冬天的景色,是为了抒发作者对济南的厌恶之情。
  5、巧妙填词,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成的海。
  ②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出了一截小瓜苗。
  ④紫色的大条幅上,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A、凝踩冒亮B、结探长泛
  C、凝探冒泛D、结踩长亮
  6、培养语感,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
  A、牧童牵着牛在吃草。
  B、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C、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了。
  D、谁都承认提高学习成绩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7、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项为之强
  C.诲女知之乎D.浅草才能没马蹄
  8、选出作家作品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现代作家—《济南的冬天》B.白居易—唐代诗人—《钱塘湖春行》
  C.流沙河—现代诗人—《理想》D.沈复—清代文学家—《童趣》
  二、古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10分。每错或漏1字,均不得分。)
  (1)老骥伏枥,。
  (2)开轩面场圃,___________________。
  (3)___            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4)____   _       ___,听取蛙声一片。
  (5)____         ___,若出其中;__        __,若出其里。
  (6)几处早莺争暖树,__               ___。
  (7)__              ___,随风直到夜郎西。
  (8)《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______         __________。
  (9)潮平两岸阔,。
  三、文言文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9、本部分节选自《论语》,它是一部记录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2分)
  10、文中孔子教给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语句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