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上校内公开课所用,15张PPT,资料详尽,附有听课教师所用及教案。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李 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2、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
3、掌握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走近“谪仙”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的美誉。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其诗想像丰富,意境开阔,运笔神奇,风格飘逸,具有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魅力。
杜甫评李白诗: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俊彩飘逸)
——《春日忆李白》
明确此诗背景: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杨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召供奉翰林,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这首《行路难》便是李白在被迫离开长安时所作。那一年是天宝三年。
二、初读诗歌,营生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初步感知诗歌。
知识点引导:题目:“行路难”本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行路难》,共有三首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羞,直,两个通假字。箸。安。济。
自由朗读,酝酿情感,注意朗读技巧。
学生代表朗读。
学生点评。
全班齐读。
三、品鉴诗歌,体验审美
自选角度,自选句子,诗歌鉴赏,小组讨论。
诗歌鉴赏的角度提示:立意、情感、语言(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用典、象征)、表达方式等。
备用问题启发:
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诗中借用哪些历史故事?有何作用?
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怎样的志向?
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学生发言。
教师引导。重点把握作者的情感线索。
立意:
将浪漫、豪放、豁达进行到底。在这首诗歌里,我们看到一个苦闷的李白。一个自信的李白。一个乐观的李白。是的。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顾影自怜、自怨自艾的李白,而是一个铁骨铿铿的李白,一个豪气干云的李白,一个英风傲岸的李白,一个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李白,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地微笑的李白。
情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