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7道题,约6730个字。

  仁寿县联谊学校初中2013级七年级上册半期考试
  语文试题
  老师的心里话:“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走进初中两个多月的学习生活,你的学识在悄悄增长,你的心灵在悄悄成熟。这里我们仅仅是为你提供一个展现你卓越才华的舞台,让你的思维纵横驰骋于古今中外,感受名家名篇的思想火花,大胆表露自己的真实体验,尽情流淌你美妙的文字。
  提示:1.考试范围只限于七年级上册1—3单元。
  2.全卷120分,150分钟完卷。
  3.全卷分为A、B卷,其中A卷90分,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18分,第Ⅱ卷为多种题型,共72分;B卷10个题,共30分。
  A卷 Ⅰ卷 Ⅱ卷 A卷
  总分 B   卷 B卷
  总分 全卷
  总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得分           
  A    卷(90分)
  第I卷(18分)
  得分 评卷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A.诱惑(yòu)栖息(xī)宽恕(sù)瘦骨嶙峋(líng)
  B.纳罕(hǎn)隐秘(yǐn)渲染(xuàn)诅咒黑暗(zǔ)
  C.玷污(diàn)     禀告(bǐn)猝然(cuì)卖弄笔墨(lòng)
  D.地窖(gào)着落(zháo)伫立(chù)梦寐以求(mèi)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是()
  A.寥廓清洌心疼如割曲调婉转B.明朗奥恼险象跌生纤纤细草
  C.噩耗风韵春华秋实不可磨灭D.雏形洗濯多恣多彩获益非浅
  3.依次填入下列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①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
  ②我一直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③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④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和生的喜悦。
  A.坠落迷醉明朗宁静B.堕落迷醉朗润安宁
  C.坠落沉醉明朗安宁D.堕落沉醉朗润宁静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A.同学们做作业非常认真,总是小心翼翼地对待每一道题,力争不出一点错误。
  B.初中阶段正是为今后人生打基础的阶段,我们应该刻苦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不应碌碌无为,虚度年华。
  C.她在舞蹈大赛中,以其优美曼妙的舞姿、流畅的旋律,征服了评委而获得金奖,为了给她接风,全家人简直不亦乐乎。
  D.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面对西方文化的全面冲击,自觉传承华夏文明就成了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 2010年,在我国南方抗旱救灾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英雄事迹。
  C. 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是在于广大市民卫生素养、文明意识。
  D. 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6. 填入下列语段的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我喜欢在春风中踏过窄窄的山路,,一路殷勤的张结着。,——它好像准备着要奉献什么,要展示什么。,常在无言中教导我一些最美丽的真理。
  ①那柔美而又生意盎然的风度
  ②草莓像精致的红灯笼
  ③极嫩的绿色中透着一派天真的粉红
  ④我喜欢抬头望着树梢尖尖的小芽儿。
  A、③④②①B、②④①③C、④②①③D、②④③①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下列课内文言文,回答7—9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见藐小之物   藐:小B.项为之强   强:同“僵”,僵硬
  C.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D.鞭数十    鞭:鞭子
  8.下列各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心之所向昂首观之B.项为之强二虫尽为所吞
  C.以丛草为林仁以为己任D.学而时习之为人谋而不忠乎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生动叙述了作者从小善于观察周围细小的事物,以及体味到的物外之趣。
  B.作者幼年“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目力过人,善于观察周围细小的事物,并且富于幻想。
  C.文中主要表现了儿童烂漫的童趣,揭示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
  D.“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几句从侧面也表现了作者儿时的不懂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