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道  士  塔
余秋雨
广州63中 语文
【教学目标】
   1. 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2. 体会作者贯穿全文的悲怆苍凉的情感。
   3.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树立保护文物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全面把握课文的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处于矛盾心理下悲怆苍凉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讨论、讲读法
【教具】 多媒体,敦煌莫高窟的有关图片资料及影片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
一.导入
 1、莫高窟的介绍 (出示有关图片资料及影音资料,简略介绍敦煌艺术) 
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余秋雨,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当代的文艺理论家,散文家。作品有文艺理论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等。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选自于《文化苦旅》的第一篇。(详见教材)
二.阅读课文提示,了解学习目标。
三.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思考:
本文有四节,概括各节的主要内容,想想各节之间的联系
   1罪人塔——2愚昧无知毁坏文物——3贪图私利,出卖文物;外国冒险家欺骗、掠夺文物——4牢记耻辱,保护、研究文物
四、学生找出作者表达情感的句子,并把它读出来。

第二课时:讨论:谁是敦煌的罪人?
(教学设想:学生主要以课文内句子回答,培养学生的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导入:播放影音资料:敦煌藏经洞(引起学生兴趣,激起学生求知欲望)
敦煌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是一个富有的地方,那里有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然而由于历史上的一时“疏忽”,便铸成了中国历史的一大遗憾。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遗产,被一车车,一队队载入了“异国他乡”。哪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不为之怨愤,为之心在流血?我们学习余秋雨的《道士塔》。随同作者一同去查找敦煌的罪人,在那段伤心的岁月中找到教训吧!
一、我们是否可以归罪于他——王道士?
1、王道士是个什么人?——王圆箓是湖北麻城人,早年因家乡闹饥荒,逃往他乡谋生,在肃州当过兵,退任后做了道士,最后辗转到了敦煌。成为莫高窟的住持。
2、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他对敦煌做过什么破坏?
——他把洞窟中的壁画刷白了;
——他毁掉雕像塑天师灵官像
——他把经卷随意送给官员
——他以极低的价格出卖经卷
3、为什么他会成为一个罪人?——是那个时代随处可见的一个中国平民,无知、愚昧、贪利、畏缩。他成了这一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王道士站错了位置,演错了角色!
二、这是一个巨大的悲剧,对中华民族是,对敦煌是,对王道士同样是。可是,是谁铸就了这一错误?是外国侵略者吗?
1、1907年3月,为英国服务的匈牙利人斯坦因,他仅用40块马蹄银(合200两)贿通王道士,骗走六朝至宋代的经卷、写本共7大箱约万余卷,以及5大箱装有仔细包扎好的绘画绣制品等艺术古物,约500余幅。 10月份,斯坦因又委托蒋孝琬和另一个中国人潜回莫高窟,又诱取了230捆手稿。 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来敦,又从王道士手中骗买走足足四大箱,600多卷经卷。
2、1908年8月3日,法国人保罗·伯希和进入藏经洞后,用整整3个星期,以每天1000卷的阅读速度,翻看了所有写本和绘画的每一张纸片,最后仅以500两白银为代价,骗走了6600卷精品中的珍贵文物,其中古藏文卷子2700卷,其它类3900卷,装满十辆车后偷运回法国。
3、美国人兰登·华尔纳1924年,他用胶布和特殊的化学溶液剥走壁画26幅 ,其中就有极珍贵的323窟唐入画《张骞西域迎金佛》图,及几尊极为优美的唐代彩塑。
三、华尔纳说:你们有这么好的文化,有这么好的敦煌,却不知道爱护!你们——是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