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7390字。  保定三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阅  读  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待,情节亦淡然松驰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周围二里。……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从霸王寨(项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
  1.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                 (    )
  A.《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
  B.据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
  C.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身死东城”。
  D.项羽崛起于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
  2.下列各项不属于体现了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是  (    )
  A.《史记》中有“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生动描写。
  B.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意在舣船待的佳话。
  C.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
  D.作者认为司马迁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
  B.项羽从嗟虞墩到阴陵,再到东城,最后死在东城。
  C.《史记》记述项羽败至东城和东城到乌江的细致程度不一样。
  D.项羽战死前的主要活动都在安徽定远县境内。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鲁。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也?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乃蔽其面,曰:“吾无面以见子胥也!”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