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10280字。
福建省“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四地六校联考2010-2011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
一、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9分)
(1)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故不积跬步, 。
(3) ,青雀黄龙之舳。
(4)_____________ _ ,只是朱颜改。
(5)芳与泽其杂糅兮, 。
(6)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
(7) ,砯崖转石万壑雷。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9) ,泣孤舟之嫠妇。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4题。(9分)
答谢民师推官书
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某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可言也。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类也,而独悔于赋,何哉?终身雕篆,而独变其音节,便谓之经,可乎?屈原作《离骚经》,盖风雅之再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使贾谊见孔子,升堂有余矣;而乃以赋鄙之,至与司马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因论文偶及之耳。
欧阳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纷纷多言,岂能有益于左右,愧悚不已。
所须惠力法雨堂两字,轼本不善作大字,强作终不佳,又舟中局迫难写,未能如教。然轼方过临江,当往游焉。或僧有所欲记录,当为作数句留院中,慰左右念亲之意。今日至峡山寺,少留即去。愈远,惟万万以时自爱。
《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坐废累年 坐:因为 B.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 质:形式
C.若正言之 正:正确 D.至与司马相如同科 同科:相提并论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在文中对"辞达"和"文采"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认为只要达到了"辞达",那么"文采"也就自然而然地跟着而来并且用之不竭。
B.苏轼在文中对杨雄鄙薄辞赋的错误进行指评,指出他错就错在不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出发,而单纯从文章的形式上去结论。
C.苏轼在文中对谢民师诗文的推重,实际上是对自己文学创作见解的肯定。即文学创作一方面要追求表达的最大自由,应该承"行云流水"一样生动活泼而没有限制,另一方面它又要以"止于所不可不止"为条件。
D.本文倡导文理自然,要求作家深切体物,排斥内容浅易而为艰深之文,表现苏轼单纯的文学见解。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屈原作《离骚经》,盖风雅之再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阅读
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 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 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 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 故国逢春一寂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