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000字。

  “子贡赎奴”材料作文导写
  【材料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其他诸侯国中做奴隶,有能把他们赎出来的人,可以到国库中领取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一个诸侯国中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给他的赎金。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影响老百姓的行为,不只是个人的事情。现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你收回国家的赎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的赎金,(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
  根据材料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材料分析】
  透视鲁国这条法律,其用意不言而喻:鼓励每一个人为国家做好事。身为鲁国人,只要你有机会,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做一件大好事,哪怕你暂时没有预付赎金的能力。也应该去借来赎金为同胞赎身。因为你不会损失东西。同样还有这样一件事:子路救起一名落水的人,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样鲁国人一定会有许多救落水者的人了。”
  显然,对照孔子前后的不同态度,我们会感到:子贡的错误在于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超拔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我们不妨假想一下,鲁国君主为了嘉奖子贡之举。将之树为典范,大力通报、宣传乃至全国推广,这会有什么后果?
  答案不外乎这两方面:(1)社会表面的道德标准提高了,人人都表态向子贡学习;(2)道德水准的实际状况滑坡了,因为每个人的头顶已经高悬了子贡这样的道德高标,谁若赎回同胞后再去领取国家的赎金,谁就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
  然而,又有几个人有足够的财力可以保证损失这笔赎金不至于影响自己的生活呢?所以,子贡赎人后不收取国家赔偿金,从大众的角度看,就是提高了这个行善的标准,因为每个人不是都像他那样有钱。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子贡的做法短期内对自己的个人形象有很大提高,但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种自私自利不良之举。
  参考立意:1 道德勿立“高标”;2 莫让善流成恶源;3 个人威信与规则;4 做事需要有远见;5 你不代表一个人;6 不可好心办坏事;7 在利益与道德之间;8 要处理好个体与国家的利益关系;9 不能光顾目前。要着眼于长远。
  【佳作选评】
  请勿人为抬高道德标杆
  蒋辰浩
  如今是一个崇尚道德的时代,绝大多数的人都想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成为了人们做事的准则。那么道德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大德与小义的差别又在哪里呢?元疑,道德的标杆就起到了衡量道德大小的作用。
  古时孔子学生中最富有的学生当数子贡。他在别国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