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310字。共3课时。

  21.陈涉世家
  一、素质教育目标
  1.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学习本文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疏通文意,尤其是对陈涉语言的认识,理解它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难点: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其表达作用。
  解决办法: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利用讨论式研讨式解决重点、难点。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质疑,师生共同回答。
  2.展开背诵比赛。
  3.训练口述能力,复述课文。
  4.进行朗读训练。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解题;整体把握全文;掌握正确的读音及重点词的意义;理清文章脉络;分析第1段。
  导入新课:
  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为残酷的封建统治所迫,充分说明了官逼民反的道理。每次农民起义都沉重地打击了黑暗的封建统治,有的甚至推翻了封建王朝。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发生在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这次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政权,给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击,促使了秦的速亡。那么陈胜、吴广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动起义的,起义的经过怎样?我们学习了司马迁写的《陈涉世家》就知道了。
  整体感知:
  1.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出示朝代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课文所处朝代。)
  2.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文言文的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如:(1)一词多义现象。(2)通假字。(3)古今词义的区别。(4)句读。(5)常见实、虚词的运用。(6)特殊句式(倒装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等)(7)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8)重点段的背诵。
  3.听录音范读课文,强调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并为加粗字注音。
  辍、苟、適、次、度、唱、罾、间、素、笞、借、第、袒、收、徇、比、与、太息、闾左、威众、忿恚、社稷、被坚执锐
  4.学生结合课下小注默读课文,疏通课文。
  5.学生复述课文。(结合多媒体制几个课件,关于故事情节发展方面的如:(1)去大泽乡途中。(2)陈胜、吴广去行卜。(3)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4)吴广杀尉。(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6)进军过程。)
  6.课文共3段,各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指名同学回答:
  课文第1段先简介陈胜、吴广其人,而后侧重介绍陈胜是个胸怀大志,有反抗精神的人。第2段先交代引发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说明起义是在什么情况下爆发的,接着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说明陈胜不但敢于斗争,则有智有谋。第3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并建立政权的经过,显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课文先介绍立传人物的概况,再叙述被立传人物的史实。叙述史实又依着农民起义的经过,即起义发生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顺序组织材料,这既符合传记的特点,又使记事脉络清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