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初三(上)第一学月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轶事(yì)  粗犷(guǎng)   出类拔萃(cuì)    风度翩翩(piān)
B.热忱(chén)  附和(hé)    讳莫如深(wěi)    无懈可击(xiè)
C.凄恻(cè)   禅师(chán)   不无裨益(bì)    风驰电掣(zhì)
D. 蹉跎(cuō)  徜徉(cháng)  瞠目结舌(táng)   不屑置辩(xiè)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烦躁   锤炼     连篇累牍        含辛如苦
B.颓唐   缄默     斧底抽薪        抑扬顿挫
C.辍学   前提     巧妙绝伦        目不暇接
D.迁徒   狭隘     耳濡目染        谈笑风声
3.下列选择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爱心是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使平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是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蔚籍;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1)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2)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3)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4)一片冬日的阳光
   A.(2)(1)(4)(3)            B.(4)(1)(2)(3)
   C.(4)(1)(3)(2)            D.(1)(2)(4)(3)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姹紫嫣红的素材,我们应该能写出好文章。
B.他在学习上能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C.听证会上,面对专家们略带挑剔的提问,刘工程师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D.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5.下列句子的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小薇说: “老师,我的小手绢你怎么还不给我洗干净?”
B.营业员说:“你太矮了!这里的衣服都不适合你。”
C.李明不小心踩了方军一脚,李明马上表示歉意,方军说:“没关系,你又不是有意的。”
D.郑涛向别人介绍说: “王老师知识渊博,上起课来旁征博引,信口开河,精彩极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街道通过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大刀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法。
7.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          想想看,那时侯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间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于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他们的诗里,三峡景物中,猿啼是最难忘的。(    )
A.诗人笔下的"猿啼、泪尽、肠断"令人伤心。 
B.唐诗中使人向往的猿啼之声。
C.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      
D.请领略唐代诗人孤寡伤感的情怀。
8.对下列复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1)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
(2)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3)大家因为常见到听到接触到,都觉得那些事物平淡无奇。
(4)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识。
A.因果  假设   因果   转折   
B.条件  条件   因果   转折
C.条件  假设   因果   转折   
D.条件  假设   递进   转折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胡绳是江苏吴县人,他是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和历史研究。
  B.《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朱熹把它分章断句,加注释,独立出来,成《大学章句》。
  C.《发问的精神》一文作者提倡发问,认为发问精神重要、可贵。阐述这些看法,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弗兰西斯 培根是法国哲学家,马克思称他为“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10.下面一段话语意不大连贯,在横线处添加恰当的一句话是(    )
   辩论时,发言者要善于听取对方的发言,善于发现对方观点片面,论据不足的地方    ,使自己的发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A. 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        B.从而理清自己的思路
C.从而了解对方的情况        D.从而抓住对方的要害
二、语言运用。(14分)
1、按要求默写:(6分)
  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诗句是       。
  ⑵、《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的诗句是                         。
  ⑶、《梦江南》中表面写水,实际上也暗示痴情女子望穿秋水的眼神的诗句                 。
  ⑷、《南园》中表现诗人为国出力的豪情壮志、却又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诗句是                       。            ⑸、《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诗句是:      。
  ⑹、西方有一种论调“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这是                    .(用《醉翁亭记》中的句子回答),目的是为了孤立中国。
  2.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写到晋国司马炎灭了吴国,俘虏了吴王孙皓,在接见孙皓时,司马炎说:“朕没此座久矣”。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3..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2分)
  李明的邻居张阿姨因有急事要马上去南京,她让李明带口信,请她姐姐——李明的班主任张老师下午4点钟去幼儿园接地女儿慧慧。李明见到张老师后怎么办?请将李明的话写在下。(不超过35个字)                            
4.依照所给的句式变换角度仿写:(要求仿写的句子要与给出的句子在修饰、句式上一致,且意思连贯;不能再用“地平红线”和“帆”)(4分)
  (1)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不到、也永远走不到。”
    乐观者说“                       ”
  (2)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悲观者说:“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