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00字。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列宁格勒的树》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及其产生的表达效果。
  3、情感目标:领悟列宁格勒的人们在坚苦卓绝的环境中所具有的宁死不屈、百折不挠、坚强高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在叙述中采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群体的崇高品质。
  三、教学难点
  体会列宁格勒人民的人性光芒与人格的高贵。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过着幸福宁静的生活。我们远离战争、饥饿和寒冷,战争的残酷、恐怖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的人们难以想象的。你们知道生活在巨大的战争阴影下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吗?今天我们走进《列宁格勒的树》,去看看被围困了九百天的列宁格勒城的人们在生命面临威胁的时刻,宁愿冻死也不砍伐一棵树的壮举,让我们的灵魂接受一次洗礼,去感受一下人性的光辉吧。
  (二)时代背景:
  60多年前,德国法西斯出动70万大军、1200架飞机、1500辆坦克和12000门火炮妄图一举拿下这座城市,却受到苏联军民英勇顽强的抵抗,德军迅速占领列宁格勒的企图化为泡影。于是,希特勒下令严密封锁该城,企图以断水、断粮等手段征服列宁格勒,从而开始了长达900天的围困期。面对险恶的处境,300多万英雄的列宁格勒军民没有屈服,他们顽强抵抗,依靠在拉多加湖上开辟的“生命之路”,传奇般地战胜了饥饿的威胁,挫败了德军的罪恶计划。
  列宁格勒保卫战紧紧拖住并消灭了德军大量有生力量,为苏军取得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战役的辉煌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残酷的战争也使列宁格勒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据材料记载,列宁格勒在围困期因饥寒交迫致死的人多达64万人,死于德军炮火空袭的有2.1万余人。
  (三)初读课文,积累字词。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用    线画出你不认识的字,用……线画出需要积累的词语。用浪线画出你喜爱的句子。
  1、学生读完以后,老师提醒学生注意:
  踉跄(liàng qiàng)  冻馁(něi)
  2、需要积累的词语:
  不堪回首  战云密布  阴云惨淡  魔剑高悬  座无虚席
  (四)探究课文。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说说最使你感动的语句有哪些,找出来细细读一读,品一品,讨论交流:哪些细节、哪些语句最让你感动?
  2.重点讨论分析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请一位学生朗读一遍。
  本段写了悲惨的一幕,但作者没有对这一情节进行过多地描写、渲染,只是用平静的笔触进行了简洁地叙述,只交代了三个必要的细节,是哪三个细节呢?
  明确:小棺材、冻馁而死的孩子、旧铺板。
  作者只交代了三个必要的细节,既没有女士脸上的表情,也没有寒冷对她脸色和躯体的效果,也看不出作者感情的特殊性,他追求的不是煽情,而是以叙述来说明问题,我们同样被打动了。看来,打动人心不光靠描写、渲染的手法,叙述同样能产生感动的效果,这真是“殊途同归”啊!
  3.请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具体地描绘一下当时的场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