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90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及专家点评
  【教材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是一篇陶冶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
  本文语言富有激情,饱含着深沉的爱国热情,因此,教学的重点是揣摩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语句,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难点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但他们有着朴素的情感,也有着丰富敏感的心灵,教学中应努力唤起其内心的情感,进入文本情境进行学习。
  对于文章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查找,教师上课时可做简要补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积累词语,掌握“炽痛、嗥鸣、斑斓、谰语、怪诞、亘古”等词的读音、词义,学会运用。②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③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能力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层体味作者的家园情、故国情。②揣摩本文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语句,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同时进行仿句训练,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原意为家乡的富饶、祖国的腾飞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
  从品味作者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语句入手,感知作者深沉的故乡情、爱国心。难点是让学生真切理解作者的家国之痛,加深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1.情境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高效的视听效果充分感染学生的心灵。
  2.朗读法。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字字有情,句句含情,感人至深,令人震撼。教学时宜采用多种形式朗诵课文,自行领会文意,培养语感,深刻体味作者的家园情、故国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利用多媒体播放东北的美丽风光(配以《天鹅湖》音乐)、日军在东北的暴行以及东北人民背井离乡逃离家园的情景(配以《松花江上》前奏音乐),形成强烈的反差。
  师:到了1941年的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整整过去了十年,抗日战争正处在最为艰苦的阶段,东北人民依然无家可归,有一个叫端木蕻良的东北青年夜不能寐,遥望着北方的大熊星座,找寻着生他养他的故土,满怀难以遏制的思念之情,写下了一篇激情飞扬的文字----《土地的誓言》(板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