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案
分类:
语文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版本:
苏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32 KB
评级:
时间:
2010/12/5 15:43:25
下载:
本月:1 总计:58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3260字。
古诗三首
thzyh1968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2、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
重点:
古诗中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或蕴含的哲理。
难点:
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望岳》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2、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二、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师板书: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分析诗句。
1、整体感知。问: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 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按:这是仇兆鳌的说法,“极望”一语,学生不易理解,无妨改为“俯视”。
2、逐句诠释。
“岱宗”两句。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极高极远。)
“造化”两句。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远,是天地间英灵之气聚集的结果。)“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
“荡胸”两句。大意已见注释。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两句。
“会当”两句。绝顶,极顶,指玉皇顶。问: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山小”,这说明了什么?(这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故谓之虚景。)
四、再次品读诗歌,理解景色的特点,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1、作者为什么产生如此的情感呢?他惊叹什么,又赞美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因景而生情,这是客观因素;有没有作者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呢?当时诗人二十几岁,这也是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苏教版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ppt14 苏教版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ppt13 苏教版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ppt12 苏教版
《古诗三首》ppt3 苏教版
《古诗三首》ppt2 北师大版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案1 苏教版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ppt11 苏教版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ppt10 苏教版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ppt9 苏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