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050字。  初三语文预习学案   
  第一单元  第1课 《沁园春 雪》
  预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字词。
  2、初步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
  3.、了解词的内容,初步理解词的内涵
  预习重点
  了解词的内容,初步理解词的内涵
  预习任务
  一、了解词的有关知识:⑴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它原是配乐的诗。词的句式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因此,词的别名有:曲子词、歌曲、乐章、乐府、长短句、诗余等等。如《敦皇曲子词》、《东坡乐府》、《稼轩长短句》、《淮海居士长短句》、《草堂诗余》等等。⑵ 、词牌:“词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常见的词牌名:沁园春、水调歌头、蝶恋花、菩萨蛮、念奴娇、采桑子、西江月、卜算子、虞美人、满江红、浪淘沙、浣溪沙、望江南、如梦令、钗头凤、点绛唇、木兰花、渔家傲、摸鱼儿……⑶ 词的段数、字数: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只一段,也叫一阕)、双调(两段,也叫上下阕,或叫上下片),三叠(三段)、四叠等。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上)。⑷ 明确:毛泽东的这首词是用古典的形式写成的现代诗歌。
  二、题解与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三、整体感知内容
  1、初读课文,读准每一个音, 并给以下字词注音
  沁      数风流人物      折腰      思汗     今朝   
  2、初读课文, 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3、有感情的再读课文,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4、思考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四、预习检测: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沁园春(  )  莽莽(  )  红装素裹(  )  折腰(  ) 略输 (  )   稍逊(  )  成吉思汗(  )  今朝(  )
  2、填空:
  本文作者为     ,其中《沁园春》是     ,《雪》是     。
  3、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 惟余莽莽( )A、只有我 B、只剩C、只有
  ⑵ 惟余莽莽( )A、景色迷茫B、草木茂盛C、无边无际
  ⑶ 顿失滔滔( )A、立刻B、停顿C、安顿
  (4)稍逊风骚()A、文学才华B、妇女举止轻佻C、指“国风”《离骚》
  4、写几个含“雪”字的成语。  
  5、写几句含雪的古诗。
  五、自我小结:通过本文的预习,我有哪些收获?
  六、预习质疑:
  初三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第1课《沁园春 雪》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识记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感受词的意境美,提高欣赏能力。
  3、学习作者伟大胸襟,豪迈气魄,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重点  字词、文学常识 
  难点  感受词的意境美,提高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二、了解词的有关知识:⑴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它原是配乐的诗。词的句式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因此,词的别名有:曲子词、歌曲、乐章、乐府、长短句、诗余等等。如《敦皇曲子词》、《东坡乐府》、《稼轩长短句》、《淮海居士长短句》、《草堂诗余》等等。⑵ 、词牌:“词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常见的词牌名:沁园春、水调歌头、蝶恋花、菩萨蛮、念奴娇、采桑子、西江月、卜算子、虞美人、满江红、浪淘沙、浣溪沙、望江南、如梦令、钗头凤、点绛唇、木兰花、渔家傲、摸鱼儿……⑶ 词的段数、字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