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790字。

  《考试大纲》表述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分析《考试大纲》可以看出:
  词语的考查范围一般包括实词、虚词、熟语三个方面,能力层级为D级。
  本讲考查重点是正确理解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辨析、使用熟语,而不以考查记忆熟语的意义为重点。熟语考查范围涉及熟语使用正误和使用优劣两个层面。
  1.考查题型多样。
  高考对熟语的考查以客观题为主,但也有主观题。有下面四种常见题型:一是判断辨析型选择题,这是大部分省市采用的主要题目形式;二是填充辨析型选择题,这种题型是实虚词结合考查时的常用题型;三是替换辨析型选择题,替换或比较的对象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俗语、谚语、歇后语,如2009年浙江卷;四是填充式的主观题,如2008年高考天津卷第23题。
  2.考查重点明确。
  从近年的考查情况看,熟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大部分试题的命题点主要是成语,但也有些省市会涉及一些常见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如2009年重庆卷、北京卷。
  3.考查综合程度较高。
  熟语既可单独设题考查,也可结合实虚词、古诗句等其他考点综合设题考查。如2008年高考重庆卷、天津卷均是这种综合考查形式。4.考查范围扩大
  往年熟语考查以常见熟语为主,2009年在秉承这一原则的基础上,也出现了一些平时很少接触的熟语,如2009年全国卷Ⅰ的“春秋鼎盛”“崇论宏议”。近几年,高考试卷对熟语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例1】 (2009•高考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解析] B.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本项因望文生义而错用成语。A.寻根究底:泛指弄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C.崇论宏议:指高明的见解和出众的言论。D.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时效作用的事物。
  [答案] B 【例2】 (2008•高考天津卷)在下列句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成语。
  (1)在足球赛中,传球技术再高,控制球能力再强,若缺乏临门一脚的射门技术,也会________。
  (2)联合国安理会有明确的职权范围,不应________,介入其他机构处理的事情,特别应尊重联合国大会的权威。
  (3)为迎接奥运,出租车司机学普通话、说普通话已________,令来津的游客刮目相看。
  (4)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面对险情,面对生命的呼唤,普通百姓没有丝毫的迟疑和退缩,用自己最朴素无华的行动,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诠释得________。[解析] 填写成语,一定要准确理解语境,从而写出恰当的答案。(1)“再高”“再强”显示射门能力强,“缺乏临门一脚”显示最终未成,可见是本该成功却最后由于某一失误而导致失败。(2)“有明确的职权范围”却“介入其他机构处理的事情”,可见是越权行事。(3)“来津的游客”之所以刮目相看,是因为出租车司机学普通话、说普通话已成普遍现象,成为一种风气。(4)普通百姓用行动来诠释传统美德,具体感人,达到了极点。
  [答案] (1)功亏一篑 (2)越俎代庖 (3)蔚然成风 (4)淋漓尽致【例3】 (2009•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  )
  A.针对个别干部违规驾驶公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某单位作出副科级以上干部重考驾驶证的决定,这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名不副实)
  B.“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了招徕顾客,我们难以拒绝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直言不讳) C.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拿来主义”精神,如果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画蛇添足)
  D.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既给下乡知识青年提供了求学上进的机会,也使许多农家子弟有了“鲤鱼跳龙门”的希望。(脱胎换骨) [解析] A.“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事物两下不相和。“名不副实”指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不相符;有名无实。“名不副实”不符合句意,故不能替换。C.“画虎不成反类犬”比喻模仿得不到家,反而弄得不伦不类。“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画蛇添足”不符合该句“盲目照搬”的意思,故不能替换。D.“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脱胎换骨”比喻彻底改变立场观点。“脱胎换骨”不符合句意,故不能替换。
  [答案] B 2008年高考福建卷,采用综合题型考查熟语,既考熟语,也是考语言表达和应用。
  【例4】 (2008•高考福建卷)在下面横线上分别续写一个含“明”字的成语,然后加以解释。
  在汉语里,含有“明”字的成语可以表示褒扬、赞美,例如“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再如①________。含有“明”字的成语也可以表示批评、贬责,例如“明抢暗偷”,斥责公开抢劫、暗中偷盗的行为;再如②________。
  [解析] 此题①处须填写一个含“明”字的成语,表褒扬、赞美;②处须填写一个含“明”字的成语,表批评、贬责。
  [答案] 示例:①“明人不做暗事”,赞扬心地光明的人不做偷偷摸摸的事。
  ②“明哲保身”,多指为了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熟语是人民大众熟知且惯用的固定短语。它形式简练,内容丰富,涵义深邃。熟语虽然不是一个词,但结构和构成成分相对稳定,一般只能整体运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的成分。关于熟语的分类历来看法不一,大致包括惯用语、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格言五类。
  一、惯用语
  惯用语就是人们的习惯用语,它口语性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